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一般的心电学文献中很难查找到加速的房心律(原名非阵发性房心动过速)的有关论述。有学者认为:①此种心律失常少见。②心电图上不易得到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加速的房心律属于常见的主动异位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不同于窦性心律,又有别于房心动过速。应引起

  • 标签: 房性逸搏心律 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患者男性,42岁。因持续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10年,近日因感冒及夏日加重而入院。临床诊断:左侧慢性乳突中耳炎。查体:体温38.5℃,心率74次/分。查心电图(图1A)示:心率690:/分,QRS波群为室上性,P^-波位于QRS后,为逆行。心电图诊断:加速的交接心律。行“中耳乳突根治术”后12天,复查心电图(图1B)示:①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②正常心电图。

  • 标签: 交接性逸搏心律 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乳突根治术 心电图诊断 QRS波群 正常心电图
  • 简介:患者男,8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入院。入院后,行房间隔修补术。术后第1d,Ⅰ、Ⅱ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消失,QRS波时限0.08s,R-R间距略有不齐,频率约104次/min,可见逆行P-波,R-P-间期为0.18s与0.32s,R-P-间期逐延长,直至发生心房漏……

  • 标签: 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 逆传文氏现象 病例报告 心电图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闷、晕厥1年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33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静息心电图(图1)示:为长Ⅱ导联,P波均位于QRS波之后ST段上,P波直立且缓慢出现,心房率为33次/分,P波、R波频率相同,除P。后见相关的畸形QRS波群外,其余P波后均元QRS相随。心电图诊断: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②过缓房室交接心律

  • 标签: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干扰性房室脱节 过缓性 QRS波群 等频 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目前,食管心脏调术已在国内基层医院迅速普及,其在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报告我院近10年中应用食管调治疗心律失常情况.

  • 标签: 经食管心脏调搏 治疗 心律失常
  • 简介:窦性心律合并房并行心律及频发室早的动态心电图相对复杂,要想准确快速地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借助于心电散点图。时间散点图能显示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及持续时间;Lorenz散点图可反映主导心律与辅加心律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差值散点图则能清楚地揭示出Lorenz散点图上重叠难辨的节律信息。这三种散点图相互补充、互为印证,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了窦性心律合并房并行心律及频发室早的竞争与干扰过程。掌握心电散点图这种简洁而高效的分析工具和语言,不仅有助于准确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也为深入了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意义打开了一扇窗口。

  • 标签: 时间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窦性心律 房性并行心律 频发室早
  • 简介:患者女,31岁.无器质心脏病证据.图示Ⅱ导联.窦性P波有P3、4、6、7、9、10直立状、外形正常,可测出之窦性P-P为1.16~1.28s(51~46次/min),为窦缓(SB).

  • 标签: 房性早搏 房性并行心律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恶性室心律失常(MVA)系指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心律失常。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恶性室心动过速、过缓心律。常见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已经屡见报道,本文旨在论述一些易引起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心电现象,以引起广大医师的更多重视.提高对MVA的警惕

  • 标签: 室性 常见现象 心律失常常见
  • 简介:目的对多种化学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作探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部分为个案,采用自身配对、组间对照、治疗前后等方法观察相关化学因素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工业化学因素中,有二甲苯、乙醇;农业有农药、敌鼠;动物性有蛇毒、河豚毒、蟾蜍毒;植物性的有乌头碱、毒草、博落回、棉子、强心甙类;以及吸烟、吸毒、过敏等均可引起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有效去除上述不良化学因素,心律失常可消失或好转。结论化学因素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是与心脏直接和间接损害有关。

  • 标签: 化学因素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1230例,其中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522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678例(左侧旁道598例,右侧旁道80例),特发性室心动过速(IVT)30例。结果: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总成功率为97.8%,其中AVRT成功率为98.3%,AVNRT成功率为99.8%,IVT成功率为96.7%;复发率为1.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室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心律失常的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 标签: RONT 型室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 简介:1临床资料与心电图例1男,69岁,因头昏、心慌、胸闷反复发作3个月就诊入院.听诊心律不齐,平均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杂音,血压160/90mmHg.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窦律,除aVF的P7(房早)外,PP匀齐,心率90次/min.QRS形态、时限、电压均正常,但节律明显不齐,且与P波无相互关系.据aVF导联的梯形图分析,P(心房激动)与QRS(心室激动)呈三度阻滞状态,阻滞区平面在房室交接区上层,在此平面之下形成加速性交接区节律,此节律逆传受阻,前传至心室呈文氏型传导.再据“文氏周期等同传导时间”的规律[1],从而推算出加速性交接区节律的频率约为84次/min,RR间期呈现“渐短突长”的特点,长RR间期将该导联分为3:2、4:3、2:1和4:3四个文氏周期,为此该例房室交接区的下层是加速性交接区节律伴结室文氏传导阻滞区.该患者适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而自动出院.

  • 标签: 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等其它心电检测方法.以往的报告与分析多认为在心律失常的检出中室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早(PVS)最为多见.但我们在检测中发现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在老年器质心脏病组检出的心律失常以房为主,与其它报告不同,特报告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 标签: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