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的突变量,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肽核酸(peptidenucleicacid,PNA)钳制双荧光标记探针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93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的突变拷贝数,以突变百分率表示突变量。K-ras基因突变百分率=K—ras突变型拷贝数/(K—ras野生型拷贝数+K-ras突变型拷贝数)×100%。结果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83.9%和65.6%,相差显著(P〈0.05);它们的突变量分别为(13.385±1.745)%和(2.246±0.728)%,相差亦显著(P〈0.05)。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量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不仅存在K-ras基因突变率的差异,亦存在K—ras基因突变量的差异。

  • 标签: 胰腺肿瘤 K—ras基因 实时定量PCR 突变
  • 简介:目的探索双酚A(bisphenolA,BPA)在卵巢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选用人卵巢癌细胞(OVCAR-3细胞株)为研究材料,采用心肌细胞(QMC)趋药性细胞迁移实验及8μm孔径博伊登室进行OVCAR-3细胞迁移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探讨参与细胞迁移的分子:通过抑制ERK1/2及P13K分子来阻断信号通路,从而研究BPA引起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结果BPA(40nM及100nM)与OVCAR-3细胞孵育24h,能使OVCAR-3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BPA不仅可引起OVCAR-3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和N-钙黏蛋白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或P〈0.001),同时显著增强MMP-2和MMP-9的酶活性(P〈0.01);抑制ERK1/2或P13K可抵消双酚A诱导的OVCAR.3细胞迁移,还会导致MMP-2、MMP-9和N-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减少。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结论BP可通过ERK1/2及P13K信号通路来诱导卵巢癌细胞迁移。

  • 标签: 双酚A 卵巢癌 MAPK PI3K 细胞迁移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在国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LMNA致病基因中发现的新突变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方法构建野生LMNA基因及突变LMN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与空载体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后,抗生素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细胞爬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突变LMNA基因的细胞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17.41%)显著高于其它3组细胞(P<0.01).结论LMNA基因E82K突变有促使细胞向幼稚化转变的倾向,这可能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 LMNA 突变 E82K 细胞分裂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H3K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I3K信号通路中PI3K及其磷酸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117例,按照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结果分子分型(HER2++者进一步行FISH检测明确状态),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组(TN组)28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HER2+组)12例和管腔上皮型乳腺癌组(Luminal组)77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EGFR、PI3K和p-PI3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点,以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I3K和p-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589,P<0.001;Х^2=49.327,P<0.001).同样,EGFR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0.920,P=0.004).②TN组和HER2+组中PI3K和p-PI3K的阳性表达率相似,但显著低于Lumin-al,而EGFR在T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9.842,P=0.037;Х^2=13.423,P=0.006;Х^2=12.410,P=0.012).PI3K、EGFR仅在TN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835,P=0.020;Х^2=11.791,P=0.003),p-PI3K在TN组与Luminal组间及HER2+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336,P=0.009;Х^2=7.361,P=0.02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③与PI3K相比,乳腺癌中p-PI3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2者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01).但不同亚型中PI3K和p-PI3K表达的相关性却存在不同,�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PI3K信号通路 磷酸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旧的封闭管理已不能满足部分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是精神病专科发展的方向。我们医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于2001年10月率先在我科尝试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家庭样管理,既满足了病人向往自由的需要,又满足了家属陪护的要求,更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一工作实施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开放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Miccoli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的优劣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术全甲状腺切除术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术全甲状腺切除术43例,比较2组术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Miccoli术组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3.33±0.70)高于开放术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术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术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术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coli术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较开放术更具有优势.

  • 标签: Miccoli术式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正>4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均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面)罩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在(BiPAP),每日2次,每次3~4h,连续3天。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血压、PaO2、SaO2比较,P<0.01。示辅助通气能迅速提出高PaO2、SaO2,并有效降低PaCO2,能改善缺氧与二氧化化碳潴留和呼吸困难

  • 标签: 重症哮喘 BIPAP通气 平均血压 常规吸氧 解痉平喘 辅助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提高于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及加强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本文对68例胰头癌手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胰腺癌
  • 简介:随着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我院艾滋病科成立于2005年,需要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应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也越来越多,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吸痰必不可少,我院于2009年1月开始实行密闭吸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封闭式吸痰管 艾滋病 气管切管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个数的增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多区转移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2例侧颈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Ⅱ区阳性55例(53.92%),Ⅲ区阳性62例(60.78%),Ⅳ区阳性76例(74.51%),Ⅴ区阳性17例(16.67%).在侧颈转移过程中,Ⅳ区为最易受侵犯的区域,其次为Ⅲ区,再次为Ⅱ区,最后为Ⅴ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特别是阳性淋巴结较多(>3)患者应同时行患侧Ⅱ~Ⅴ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清扫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甲乳外科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2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拟行一侧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弹性牵张 混合建腔 腔镜 甲状腺癌 胸乳入路
  • 简介:目的总结Ⅰ型和Ⅱ型捆绑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捆绑胰肠吻合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Ⅰ型捆绑胰肠吻合术20例,行Ⅱ型捆绑胰肠吻合术18例。比较Ⅰ、Ⅱ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型捆绑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1±20)min,Ⅱ型术为(63±21)min,两者相差显著(P〈0.05)。Ⅰ型术的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0.0%(2/20)、45.0%(9/20)和(20±2)d,Ⅱ型术分别为5.6%(1/18)、38.9%(7/18)和(23±2)d,两种术间无显著差异。Ⅰ型术发生胰瘘2例(10.0%),Ⅱ型术发生1例(5.5%),两者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Ⅰ型和Ⅱ型捆绑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无差别,有区别地选择Ⅰ型和Ⅱ型术有利于捆绑胰肠吻合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366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B组。其中A组的186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herniasystem,PHS)前入路方式进行疝修补,B组的180例应用Kugel补片后入路方式进行疝修补,并比较2组的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B组间的手术时间(43±9vs42±10)、住院时间(56±15vs53±15)、切口感染(3vs0)及复发率(2vs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明显疼痛有13例、伤口肿胀反应18例、局部异物感12例、阴囊水肿8例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前入路PHS修补术相比,后入路Kugel补片修补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恢复快。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修补 前入路 后入路
  • 简介: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尽管内科胸腔镜对其病因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如何选择检查时机尚无明确指征,或需行人工气胸的准备,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引流气体和液体。因此,与闭胸膜针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相比,胸腔镜检查费用较高,操作较复杂,可重复性差。现对41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介导下的经皮闭Cope针刺胸膜活检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介导 闭式Cope针 胸膜活组织检查 渗出性 胸腔积液
  • 简介: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的形成和整体护理的普及开展,临床护理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临床教学是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能力,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临床带教 患者 教学法 临床综合能力 应用
  • 作者: 张月兰,周永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 第2期
  • 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交互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睡眠干预,观察组采取远程交互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为(9.52±1.91)分、对照组为(14.39±2.32)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干预当中,采用远程交互失眠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干预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引导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引导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其心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短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引导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 标签: 冠心病 引导式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行为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