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方法之。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现就这问题做以下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 简介:患者男,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无发热、腹痛,外院查血淀粉酶533U/L,TBil76.7umol/L,DBil57.9umol/L,经对症处理后血淀粉酶降至163U/L,但黄疸不退。CT示胰腺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发病以来体重下降6kg。有糖尿病史,无酗酒史。体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 巩膜黄染 血淀粉酶 浅表淋巴结 TBIL
  • 简介:1临床资料男,31岁,因“口腔黏膜糜烂半年,CT发现腹部占位3d”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糜烂,进食疼痛明显,下唇时有出血,能干燥结痴;无寒战、发热、头痛、头晕、

  • 标签: CASTLEMAN 副肿瘤 天疱疮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半年”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5年前出现两颌下腺无痛肿大,4年前发现胰头增大,均未行特殊治疗。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双侧颌下腺肿大,质韧,无压痛。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5.21×10^9/L,RBC3.61×10^12/L,HGB112g/L.PLT142×10^9/L,嗜酸粒细胞0.11×10^9/L;尿胆红素(+),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颌下腺肿大 巩膜黄染 实验室检查 嗜酸粒细胞 糖尿病史
  • 简介:患者女,48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上腹部疼痛,伴腹胀,周左右症状自行缓解,但仍有反复,无恶心及呕吐。4日前疼痛再次加重,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9月8口人我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min,血压145/102mmHg(1mmHg=0.133kPa),呼吸18次/min。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触及肿块,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 标签: 胰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 良性肿瘤 胰腺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患者女,20岁.因左上腹肿物3个月,疼痛3d入院.无发热、黄疸,饮食正常,体重无下降.体检: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肿物,表面光滑,质中等,活动度差,触痛明显,无反跳痛.B超及CT示胰尾部直径约12cm大小囊实肿物,边界清楚,包膜较完整.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拟诊"恶性淋巴瘤",行手术切除.

  • 标签: 乳头状瘤 假乳头状 实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血管高血压引起的肺水肿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本文报告了3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肺水肿患者,观察疾病的临床特点,采用肾动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血管高血压引起的肺水肿。结果。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血管高血压是引起的肺水肿的原因。3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肺水肿患者中,2例是大动脉炎引起的肾动脉狭窄,l例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在这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中,有2例是双侧-肾动脉狭窄,有1例是单侧肾动脉狭窄。这3例患者反复发生肺水肿。介入治疗后,随访1年未再出现肺水肿。结论介入治疗是肾血管高血压导致肺水肿的有效治疗措施之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肾血管性高血压 一过性肺水肿
  • 简介:患者,男性,28岁,因间断乏力、尿黄半年,加重1周,神志不清9小时于2003—9—3022:30入院,既往史:4月3日因“乏力、纳差、尿黄1月”住院以“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黄疸型”给予“强力宁、促肝、复方茵陈、思美泰等”静滴,期间检查T3、T4升高,诊断“甲

  • 标签: 重型肝炎 合并症 肝性脑病 甲状腺危象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研究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的改善。方法入选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患者11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健康教育,研究组听取自我管理教育课程,1次/周,共听6周课,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慢性病自我效能情况。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相比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规律锻炼[(7.89±1.12)vs(6.31±0.53)分],获取疾病信息[(9.09±0.37)vs(5.23±1.93)分],获取社区、家庭和朋友的帮助[(8.28±0.06)vs(5.17±1.61)分],和医生沟通[(9.13±0.78)vs(6.24±0.46)分],疾病总体管理[(8.12±1.77)vs(6.16±0.22)分],做家务[(9.13±0.69)vs(6.18±1.70)分]等方面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情况。

  • 标签: 脑卒中 自我管理 教育课程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多发生于真皮。Darier和Ferrand于1924年首次报道DFSP[1],其可发生于身体上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最为常见,而发生于乳腺皮肤者实属罕见。对于DFSP的治疗,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是必要的,但在切除的具体范围上还没有达成共识[1]。NCCN指南推荐应用扩大切除或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物进行完全的切除,达到阴性切缘为2~4cm,是治疗的最佳选择[2]。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4月收治的1例乳腺DFSP患者,并分别检索国内文献报道的较完整的临床资料12例,对DFSP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

  • 标签: 乳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患者男,44岁。于2002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夜间明显,腹痛发作时呈间歇,每4d左右发作1次,无放射痛,与体位无关,与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不伴有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外院B超提示胰头占位伴肝转移,1周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广泛淋巴结及右肝转移肿瘤,行胰头淋巴结活检+右肝转移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胰腺恶性肿瘤,性质未定。术后未行放化疗。此后患者仍然时有腹痛。2008年3月患者因右上腹痛加重,且发作频率加剧而入我院。体检:神志清楚,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 标签: 胰腺恶性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无功能性 肝转移性肿瘤 淋巴结活检 右上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胆石胰腺炎合理的临床分型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方法依据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胆管有无梗阻,将273例胆石胰腺炎分成4个临床类型:非梗阻轻型(Ⅰ型)、梗阻轻型(Ⅱ型)、梗阻重型(Ⅲ)、非梗阻重型(Ⅳ型);再依据胆总管内是否存在结石,将每类型分成a、b两个亚型。然后对临床分型结果、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结果Ia型34例,Ⅰb型112例;Ⅱa型59例,Ⅱb型11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Ⅳa型3例,Ⅳb型44例。全组总病死率为3.3%(9/273),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的病死率分别为0、0、10%(1/10)、17.0%(8/47),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传统非手术以及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Ⅳ型的病死率分别为30.8%(4/13)、25%(3/12)、4.5%(1/22),区域动脉灌注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4型2分法是种较为合理的胆石胰腺炎临床分型法。以临床分型为依据细化胆石胰腺炎治疗原则,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还需重视临床类型的转变。

  • 标签: 胰腺炎 胆石 临床类型
  • 简介:阿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残率最高和社会负担最重的疾病之。本研究用Delphi方法来研究了痴呆在全球各地区的患病情况。12个国际专家对已出版的有关痴呆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在WHO所属各区域从60~84岁每5年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以及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进行了评估。

  • 标签: DELPHI 一致性 患病率 痴呆 全球 阿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起医院内群体性感染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标本2份、肛拭子标本5份进行肠道致病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流行9d,发病22例(住院病人15例,护工1例,清洁工1例,医务人员5例),罹患率23.91%。2份粪便标本、4份肛拭子标本检出G11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通过采取隔离治疗感染病例、消毒环境及物品、对医务人员及病人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这是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腹泻事件,密切接触是本起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调查
  • 简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ds,MG)是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由特异性抗体n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且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PMD)是组原发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并发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1.1病历摘要女,6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并偶伴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及意识障碍,曾于2010年3月10日就诊于青岛市立医院,确诊为“垂体瘤”,并行γ刀手术治疗,术后未行正规激素替代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给予“安博维”控制血压;元输血及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14岁月经来潮,月经可,50岁绝经;23岁结婚,育2子。

  • 标签: 垂体瘤术后 低钠血症 高热 感染 垂体危象
  • 简介:目的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环巴明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方法应用0.5、1、2、5、10μmol/L环巴明处理胰腺癌PANC1干细胞、PANC1贴壁细胞和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H6C7细胞24、48、72h.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Smo及Gli1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10μmol/L环巴明处理72h后,PANC1干细胞、PANC1细胞和H6C7细胞的SmomRNA表达量分别为1、0.83、2.61;GlilmRNA为57.27、26.35、1;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85±13.69)%、(8.53±4.43)%、(43.55±28.98)%.与PANC1细胞比较,PANC1干细胞的Smo、Gli1mRNA表达显著增加,生长抑制率亦显著增强(P值<0.05或<0.01).经10μmol/L环巴明处理72h,PANC1干细胞G1期比例从(67.41±6.35)%显著降至(36.53±6.03)%(P<0.05),细胞凋亡率从(10.95±5.68)%降至(5.73±1.42)%(P>0.05);PANC1细胞G1期比例从(67.64±6.88)%显著降至(53.13±1.10)%(P<0.05),细胞凋亡率从(12.08±4.12)%降至(5.66±1.33)%(P>0.05);而H6C7细胞的G1期比例及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环巴明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可抑制PANC1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无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干细胞 HEDGEHOG信号通路 自我更新
  • 简介:患者女,16岁,因“间断右侧腹痛9个月,黑便2日”收入院。入院前未予系统诊治。2日前排黑色稀便,每日次,量约500ml,同时腹痛较前加重。无任何其他症状。11月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重度贫血外貌,心肺正常,腹部饱满、柔韧感,右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HGB48g/L,WBC8.6×10^9/L,

  • 标签: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上消化道出血 胰腺 右侧腹痛 腹部压痛 阑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