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培养专科护士的教学方法。方法将45名新入科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人,以新毕业或工作3年内的轮科护士为查房的主体,高年资护士护士指导,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对照组20人,以高年资护士为查房的主体,新护士可以提问、讨论,高年资护士护士解答。比较两组护士半年后的专科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检索和查阅资料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新护士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形式可以成为培养专科护士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 标签: 专科护士 查房 培养
  • 简介:目的完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机制,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对新护士分阶段进行岗前培训、基础护士培训、见习护士培训和考核.结果新护士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环境,胜任岗位要求.结论规范化培训使新护士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新毕业护士 规范化培训 新护士 护士培训 临床工作能力 培训和考核
  • 简介: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癌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发现,大量的lncRNA与各种类型的癌症相关。lncRNA的表达和突变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转移。lncRNA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和促进致癌作用。因为lncRNA的基因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所以,lncRNA被认定可以作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lncRNA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托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6例随机分为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使用托宁和解磷定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用药次数、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宁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许多方面优于阿托品,可列为解毒的首选抗胆碱药物。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长托宁 阿托品
  • 简介:目的探讨托宁联合阿托品与单独应用托宁或阿托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治疗组33例,应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托宁治疗组33例,应用托宁+氯解磷定治疗,联合治疗组32例,应用阿托品+托宁+氯解磷定治疗。三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值低限60%)的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但三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阿托品或托宁治疗比较,托宁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长托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包括行冠装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缺血患者.护士随访调查入选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与否、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处理与否,判定病人是否知道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处理措施,并且确认该项是由谁告知病人的.结果在吸烟、超重、高血压、高血脂、无或很少体力活动的病人中,分别有75%、36%、67%、61%、49%的患者被告知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这些信息是由护士告知的患者占14%(降脂)-23%(增加体力活动),而由医生告知的患者占55%(降脂)-71%(戒烟).结论护士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中贡献较小,提示护士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二级预防 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20名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带教;比较两组见习期护士出科前1天的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成绩、综合素质总评、接受护士服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考试、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素质总评分及所服务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角色扮演法能增强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她们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角色扮演 导医 见习护士 护理教学
  • 简介:肺结核病是以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为特征的疾病,患者的保护性免疫往往处于劣势,重病患者和耐药及耐多药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对这些病人即便采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有时也难以控制结核病的进展,为此采用含

  • 标签: 免疫长 加免疫 化疗加
  • 简介: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QCC活动开展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86例患者作为QCC前组,QCC活动开展后的637例患者作为QCC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活动开展前586例患者中348例由我科低年资护士操作,穿刺成功率为86.49%,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低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5.24%,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后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QCC活动前,留置针使用率明显高于QCC活动前,敷贴下气泡、皮肤发红、敷贴卷边等发生率明显低于QCC活动前,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穿刺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使用率,降低了敷贴不良情况发生率,对促进护理技术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低年资护士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应用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索冠心病差异表达链非编码RNAASO397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敲低和过表达ASO3973的策略,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IL-6、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敲低ASO3973导致炎症因子(IL-6、IL-8、IL-1β)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6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总蛋白中IL-6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ASO3973导致IL-6、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6的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LncRNAASO3973显著调控内皮细胞IL-6、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提示ASO3973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ASO397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IL-6 ICAM-1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库鲁病为人类认识流行性朊蛋白病提供了重要经验。1950年代,在巴布亚岛新几内亚阻断其传播途径(食人肉习性)后其发病率获得了稳定下降。在英国,暴露于牛海绵状脑病朊蛋白饮食后,变异型克雅病和其尚不清楚的患病率又使人重新对库鲁病产生了兴趣。本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库鲁患者中研究了可能的潜伏期、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因素。

  • 标签: 朊蛋白病 长潜伏期 库鲁病 21世纪 人类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