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SSc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开始剂量为50mg/d,睡前顿服,此后每隔1周增加50mg/d,直到剂量达150mg/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MTX)治疗,15mg/次,1次/周。疗程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食管和肺检查变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均显著减轻,关节功能改善(P<0.01或P<0.05);实验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病变,治疗后对照组好转11例(36.7%),实验组好转2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能按治疗方案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安全,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简便、费用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治疗 沙利度胺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心病不同临床表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于阜外医院行支架植入术且有术后12-72h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其中2619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87例为稳定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最大凝块强度(MAADP)大于47mm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以是否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进行分组,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稳定冠心病患者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797(30.43%)例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与无血小板高反应患者相较,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别,分别为102(12.8%),206(11.3%),P=0.276。在稳定冠心病患者中,531(26.72%)例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高反应组与非高反应组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0.7%),166(11.4%),P=0.677,同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还是稳定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所发现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均不影响其临床预后。

  • 标签: 血小板高反应性 血栓弹力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合并甲亢患者50例作为A组;以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甲亢患者50例作为B组;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三组患者的FT3、FT4、TSF、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血清总IgE水平,并观察三组患者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结果。结果A组患者TGAb、TPOAb、ASST阳性率均高于C组(P<0.05);A、B两组患者FT3、FT4、总TgE水平均高于C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以及血清总IgE在慢性荨麻疹合并甲亢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指标对于诊断慢性荨麻疹合并甲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自身抗体 ASST 血清总IGE
  • 简介:以往集束化护理主要用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随着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集束化护理临床报道不断增多,其涉及的临床领域也不断扩展,包括急救医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静脉置管、预防鼻饲液反流与误吸、脓毒血症、脑卒中、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集束化护理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就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的44例早期PTC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14.29)岁,1例为双侧PTC;开放组男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59-13.7)岁,3例为双侧PTC。术前均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等检测,B超、颈部CT及喉镜检查。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更年期妇女的主要症状及更年期保健意识。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的更年期女性进行当面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583例有效问卷,自然绝经349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7±3.4)岁,绝经前66.72%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紊乱方式以周期延长、经量减少居多;82.50%(481/583)妇女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最常出现症状潮热57.46%,(335/583),其次失眠50.60%(295/583)。症状程度量化评分(Kupperman评分)达重度者占7.03%(41,583);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的234例因感觉到不适症状在更年期门诊就诊,36例就诊其他科,然后转诊更年期门诊。大专及以上文化组51.27%(101/197)接受了绝经激素治疗,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初中以下及中专、高中文化组。结论调查者中潮热等血管舒缩症状仍是更年期相关症状的主要症状:虽然部分更年期患者有自我就诊意愿,但仍有部分缺乏更年期保健意识,以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明显,需进一步加强更年期知识宣教。

  • 标签: 更年期 KUPPERMAN评分 绝经激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清醒所需时间、血氨水平、肠内pH值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血氨水平、肠内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AST与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清醒所需时间、降低血氨浓度与肠内pH值、改善肝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食醋保留灌肠 血氨 肝功能
  • 简介:临床病理讨论(Clinico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个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治的一种形式,尤其对于一些疑难和罕见病例更为重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各项结果,一方面可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另一方面亦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经验和更开阔的思路,提高医师的诊疗能力。一篇好的临床病理讨论,往往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活教材,也是其他文体难以取代的好形式。

  • 标签: 临床病理讨论 多器官疾病 征稿 栏目 杂志 老年
  • 简介:目的: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种类、分期、分化程度等,以识别高危患者,提高防治意识,减少VTE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肿瘤种类、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在所有1853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80例并发VTE,其中男性157例,女性123例,年龄(66.60±12.60)岁。包括单纯肺栓塞(PTE)41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89例,PTE合并DVT50例。肺癌82例,消化道肿瘤78例,泌尿系肿瘤32例,妇科肿瘤27例,血液科肿瘤27例,乳腺癌12例,其他部位肿瘤22例。相比未并发VTE肿瘤患者,并发VTE多见于肺癌、妇科肿瘤和其他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例(53.9%)并发VTE肿瘤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206例(73.6%)患者发生VTE时,肿瘤处于进展期;247例有明确TNM分期患者中Ⅲ~Ⅳ期患者187例(66.8%);144例有明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报告,中、低度分化程度者120例(85.4%)。至随访结束,共有130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4.0±7.8)个月,明确诊断VTE后3,6,9,12个月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6.9%、69.2%、80.0%和82.3%。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本身、肺栓塞和感染。结论肿瘤与VTE密切相关,腺癌、进展期肿瘤、分化程度低的肿瘤患者和化疗方案中含铂类药物者更易发生VTE,临床医师应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术前诱导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3例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8例,Ⅳa期5例。肿瘤均侵犯大血管、心包或肺组织,或胸膜、心包转移。所有患者均经带芯穿刺、胸腔镜或前纵膈切开活检确诊,经长春瑞滨+顺铂(NP)或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3周期或同步放疗30GY,肿瘤缩小、分期降低后行完全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均长期随访。结果13例病理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中B2型4例,B3型6例,C型3例。诱导化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2例。9例手术患者均存活超过3年,超过5年7例(77.7%),超过8年1例;4例未手术患者均在4年内死亡。结论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术前诱导治疗,可使原发肿瘤缩小,控制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 标签: 侵袭性胸腺瘤 诱导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择颅内外狭窄血管进行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情况、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头晕、肢体乏力、视物模糊、肌力等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患者死亡,术中无脑卒中发生、支架移位与脱载,术后2d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术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增多,达峰时间缩短,所有患者放置支架手术成功。结论对缺血性卒中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采取支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症状。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血管狭窄情况 NIHSS评分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带教的需求。方法在我院2015届实习护生中随机选取本科、大专、中专护生各5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的需求如带教老师工龄、工作态度、学历和职称、临床带教内容和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三组护生对带教老师工龄、学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要求带教老师工龄〉10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较高(P〈0.05);对专科操作、专科常用药物知识、病情观察方法、仪器设备使用和护患沟通技巧要求评分显著高于大专和中专护生(P〈0.05);对基础操作和护理文书记录要求评分低于大专和中专护生(P〈0.05)。三组护生对带教方式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内容需求不同,但均对病例分析和教学查房带教方式比较感兴趣,护理带教老师可根据护生学历,制定针对性带教方案,以提高带教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 标签: 护生 临床护理带教 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不同部位时是否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符合CRT植入指征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药物优化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CRT植入术,根据术中左前斜X线冠状静脉逆行造影结果将左心室侧壁电极位置分为前侧壁(n=20)、侧壁(n=45)、后侧壁(n=24)3组,分析术后1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参数改变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和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侧壁与后侧壁组△LVEF、△LVESD、△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前侧壁组(均P〈0.05);侧壁及后侧壁组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明显低于前侧壁组(均P〈0.05)。结论:CRT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及后侧壁临床疗效优于前侧壁,提示左心室电极位置影响CRT反应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电极位置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疗法对中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遗尿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中年女性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行B超或导尿测定膀胱残余尿量,进行ICIQF-SF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漏尿次数及漏尿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研究组为85.11%;对照组患者盆底肌治疗总有效率为62.75%,研究组为80.8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周、治疗6周后的漏尿次数、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及ICIQF-SF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ICIQF-SF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盆底肌力,有效改善患者遗尿、漏尿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中年女性 盆底康复疗法 盆底肌力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接受低强度和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采用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指导老年人抗凝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随诊的80岁及以上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标准强度抗凝组和低强度抗凝组,每组60例,分别接受标准强度和低强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利用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抗凝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强度抗凝组(P〈0.05)。120例患者中,HAS-BLED评分为2分或以上的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为2.5%,评分为1分的患者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80岁及以上心房颤动患者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当,但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出血风险。HAS-BLED出血评分可用来评估老年人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通过纠正及监测可改变的出血危险因素,可减少抗凝治疗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老年人 华法林 HAS-BLED 脑卒中
  • 简介: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1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同时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PEF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治疗 喘可治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Pin1和Ki67的表达与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手术切除的40例GIST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n1和Ki67的表达。结果40例GIST标本中Pin1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80%(32/40)和32.5%(13/40)。Pin1的表达程度与GIST的危险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相关(P〈0.05)。Ki67的表达程度与GIST的危险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坏死相关(P〈0.05)。Pin1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1,P〈0.05)。结论Pin1、Ki67可作为评价GIST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Pin1对于GIST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肽脯氨酰基顺反异构酶 KI67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科确诊、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2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zeta蛋白在12例MC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MCL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12例MCL患者中8例细胞浆中表达14-3-3zeta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6.7%。14-3-3zeta阳性表达患者总反应率(ORR)、2年总生存(OS)率、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62.5%,50.0%,37.5%)均低于14-3-3zeta阴性表达患者(75.0%,100.0%,75.0%),有待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结论MCL中存在14-3-3zet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其表达强弱可能与预后相关。

  • 标签: 14-3-3zeta蛋白 淋巴瘤 套细胞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