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胸骨及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72例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资料、术后恢复和患者满意度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腔镜手术的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组(P<0.05);改良胸骨径路组手术时间、皮瓣游离面积、皮下隧道建立时间、术后24h视觉模糊评分(visualanalogyscale,VAS)得分等均优于乳晕径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满足患者美容诉求方面,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从路径选择来看,改良胸骨径路手术要略优于乳晕径路,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路径.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龙牛补骨汤”防治绝经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functionsuppression,OFS)联合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应用OFS联合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年轻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7例.2组均服用钙尔奇D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3125IU),每日1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龙牛补骨汤”,每日2剂,连续服药6个月。检测治疗及用药6个月后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水平、骨矿物质密度T值、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结果2组治疗后在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骨矿物质密度T值、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龙牛补骨汤”可减轻OFS联合AIs疗法所致绝经乳腺癌患者的骨量丢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龙牛补骨汤 绝经前年轻高危乳腺癌 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丢失
  • 简介: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I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I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 标签: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白血病
  • 简介:我们对27例发病在6小时内的超早期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分型和血管造影检查,并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完全循环脑梗死的K值为0.82,提示较好的一致性。源于大血管闭塞的临床完全循环脑梗死可以用来预测超早期卒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如果有大型的研究证实这一结果,未来溶栓试验的入选标准有可能得到优化。

  • 标签: 临床分型 卒中患者 超早期 脑梗死 前循环 DSA表现
  • 简介: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发作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选择DESIRE(Drug-ElutingStentImpactonRevascularization)数据库中LVEF≥50%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和随访死亡率.结果在DESIRE注册的LVEF≥50%的2714例血运重建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3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88.6%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者占37.1%.这些患者血运重建术后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14.3%vs1.2%,P<0.001);出院后平均随访(475±244)d,心力衰竭发作LVEF正常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21.4%vs2.6%,P<0.001).结论心力衰竭发作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多数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院内死亡率和长期随访死亡率高,提示这组患者病情重,应加强药物治疗.

  • 标签: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冠心病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孕20周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在妊娠前半期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早孕建卡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妇女4986例,采用ABBOTTARCHITECTi4000SR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SH、FT4、TPOAb水平。结果①随孕周增加TSH中位数值波动上升,FT4中位数值逐渐下降;妊娠早期与中期TSH、FT4中位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2.88%,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妊娠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妊娠期妇女中TPOAb阳性率为11.41%,TPOAb与TSH水平呈正相关,与FT4水平无相关,TSH水平与FT4水平呈负相关;TPOAb阳性组中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较高,TPOAb是妊娠期甲减的危险因素和重要预测指标,对妊娠期妇女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是非常必要的,且筛查应尽早,确保孕妇及其后代的安全。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人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的就地处理,是直接影响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1]。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院抢就56例AMI,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抢救 血管扩张剂 多巴胺 吸氧 镇痛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医学检验分析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如何控制好医学检验分析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结果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需要对各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结论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分析质量的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 相关因素 措施
  • 简介:朊毒体病是一类侵犯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性疾病。朊毒体病相同的病理为:中枢神经中致病性朊蛋白(PrPSc)的累积以及神经元空泡变性、缺失,神经胶质增生,淀粉样蛋白沉积及脑海绵状改变等。人类的朊毒体病目前已知的有克一雅病(CJD)。

  • 标签: 克-雅病 朊毒体病 朊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对137例脑出血患者于首次CT后24小时内、7天内复查CT,病情加重者随时复查CT,结合病史、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3.1%,24小时内占88.9%。早期血肿扩大与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和抗凝剂、肝功能异常有关,与血压增高、年龄无关。早期血肿扩大18例中,长期饮酒者占72.2%,长期应用阿斯匹林和抗凝剂占77.8%,肝功能异常者占61.1%。早期血肿扩大出血部位以丘脑最多见,占50%,血肿形态不规则者易发生血肿扩大,占55.6%。早期血肿扩大者死亡率高,为66.7%。结论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相关因素 预防 治疗 预后
  • 简介:1921年夏天Rmacleod从狗胰腺中分离出过滤物给糖尿病(DiabtesmelliitusDM)狗注射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开始的八十余年来,人们对胰岛素(Ins)结构、种类、生产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开辟了人类战胜DM病的新纪元,拯救了无数濒危MD患者的生命。并从“风烛残年”步人“风华正茂”大好时期。也给予全世界亿万DM患者带来了福音。重温Ins发明者、研究者的科学研究成果,给后来人以启迪和无限的敬仰。

  • 标签: 临床应用研究 胰岛素 血糖水平 科学研究 糖尿病 注射后
  • 简介:左氨氯地平(levamlodipine)是新一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是我国首先研发并具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手性药。2001年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国外尚无上市产品。相同剂量的左氨氯地平药效为消旋体(氨氯地平)的2倍,是右旋体的1000多倍。对左氨氯地平的研究,从2001年上市至2006年已有不少文献报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与原药相比发现其有不少突出优点,尤其联合用药方面。本文仅就近两年来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篇综述。

  • 标签: 左氨氯地平 高血压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因长期(10年以上)饮用高度酒致酒精性心肌病(CA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近5年来门诊与住院病例中资料完整患者75例、针对其心肌功能改变特点,加以临床研究。结果75例酒精性心肌病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纯醇量度在125ml/d)饮用者,其酒精对心肌细胞膜水平、心肌细胞本身产生具大毒性作用、破坏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丧失。结论发病以45—55岁为高峰年龄、其次是35~44岁。一旦确认为CAM患者均应当戒酒、同时积极治疗。条件或病情需要者进入CCU全程监护、并按扩张型心肌病使用药物。

  • 标签: 酒精性心肌病 临床特征 治疗 纳绍酮 诊断 酒精中毒
  • 简介:<正>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给予抗SARS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免疫增强剂(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皮质激素(甲基氢化泼尼松)、抗病毒(利巴韦林)、抗生素(阿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类)、无创呼吸机等。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并利用生物声效应仪进行药物筛选,静脉给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口服护肺清痧饮、解毒止痛胶囊、逐饮散强胶囊等,用清痧灵喷

  • 标签: 胸腺肽 甲基氢化泼尼松 穿琥宁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头孢类 抗病毒
  • 简介:Brugada综合征(Brugadasyndrome,BS)是1992年由西班牙著名学者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8例具有室颤(VF)、室速(VT)或猝死病史的患者,他们具有一种独特的临床和心电图特征,不同于以往所认识的特发性VF,故认为是一类独立的症候群。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已基本阐明了BS的发病机制,认为此综合征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心电疾病。现对BS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BRUGADA综合征 临床研究进展 SYNDROME 心电图特征 著名学者 发病机制
  • 简介:WHO(世界卫生组织——下同)在协调和指导各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限于各国文化背景、工作条件和实践经验上存在的差异,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会完全相同。目前,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正处于与国际'接轨'之际。本文仅对接轨时,在病人

  • 标签: 结核病术语 复治 WHO 发病学 新发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院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处置情况分为院急救组和院未处理组,院急救组患者45例为接诊后先进行院急诊治疗,再运送入院治疗;院未处理组患者45例,不进行院急诊治疗,接诊后直接运送入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抢救成功情况及致残情况。结果院急救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分别为4.4%、84.4%、2.2%;院未处理组患者分别为20.0%、62.2%、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首先全面细致地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发病经过及症状特点进行院急诊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诊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分析 对比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对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高血压肾病入选标准的慢性肾病(CKD)Ⅰ~Ⅲ期患者60例,基础治疗全部用氯沙坦,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用药2周,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丹参酮组治疗2周时血肌酐(SCr)水平较基线下降[(162.2±10.1)μmol/L比(134.0±7.1)μmol/L],与对照组治疗2周时[(151.8±8.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增加,对照组治疗2周时SCr水平较基线无明显下降。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较治疗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基线相比,丹参酮组尿NAG下降有明显差异,氯沙坦组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氯沙坦降低蛋白尿的基础上,丹参酮还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且安全性好,是高血压肾病治疗的可选药物之一。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丹参酮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74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术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早期胃癌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