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中毒后的皮肤表现可以给临床医生判断病因、了解病情提供宝贵的线索.

  • 标签: 中毒皮肤 皮肤表现 表现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急诊处理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7例不同原因的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临床急诊处理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通过微波或碘仿纱条填塞咽喉腔结合平阳霉素血管瘤瘤体注射的方法进行止血和治疗后全部有效.结论:微波或碘仿纱条填塞咽喉腔结合平阳霉素血管瘤瘤体注射的方法对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止血和治疗有确定的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咽喉部 治疗 出血 急诊处理 碘仿纱条填塞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穿孔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对22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只要准确估计病情,充分细致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最佳麻醉,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提高操作技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护理及各种有效的治疗,高龄患者是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 标签: 老年人 胃十二指肠 穿孔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运用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患者的监测情况,总结分析TTM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XDJ系列电话心电传输系统对794例监测对象进行了3080次远程传输,对急症患者予以现场急救指导。结果: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2180例次,总的阳性检出率70.8%。其中发现高危情况95例次,均由现场指导抢救解决。结论:TTM系统适合于对各种心脏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种心血管严重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电话传输心电监护 临床应用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颅脑创伤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18岁,因"皮疹半年,精神失常一天"于2000年5月30日入院.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四肢散在性红色斑丘疹,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拟"真菌感染"予里素劳、伊曲康唑等治疗,自觉好转后停药.入院前一周来觉皮疹增多,再到其他医院,予达克宁霜治疗未见好转.

  • 标签: 例报告 损害例 精神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felatedsepsis,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2/45),真菌(8/45),革兰阴性杆菌(5/45)。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7/8),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方法:用CGMS监测仪对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CGMS,无不良反应。结论:合理应用CGMS,能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指导糖尿病的护理。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特点和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有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异常32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9例,胸部X线异常8例,治疗后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其亚临床心脏病变,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体会。方法:15例ARDS患者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时行机械通气,适当补液,加强抗感染,营养代谢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支持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ARDS患者中11例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有效率73.8%(11/15),4例死亡26.7%(4/15)。结论:ARDS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手段,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采取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ARDS 临床资料 机械通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54项评分量表(MSQOL–54),调查10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生活质量,选取同期7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2.548,P<0.05);年龄≥60岁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60岁年龄组(t=2.353~3.079,P<0.05);丧偶或离异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正常家庭组(t=3.985~8.350,P<0.05);干预后,多发性硬化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致角色受限、情绪致角色受限、健康认识、疼痛、精力、情绪状况、性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应激、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t=2.170~6.344,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是社会支持较低的弱势群体,加强社区支持系统干预能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

  • 标签: 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不同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的溶栓治疗效果,为治疗CIS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应用COCHRANCE(包括中国和中国Ccra中心在内的13个中心的50010多人)协作网评价方法对CIS疾病患者的不同药物使用、不同剂量适应以及不同给药途径进行评价。对照组应用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术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收集到26个已完成的随机对照实验,其中有1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5个试验比较其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10个试验比较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高剂量溶栓治疗组呈现出早期死亡的发展趋势,与低剂量溶栓治疗相比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并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溶栓药物与高剂量溶栓药物在治疗CIS患者中不能够得出更好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结论。

  • 标签: CIS患者 不同药物 不同剂量 不同给药途径 溶栓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脑内胆碱能系统功能异常,对认知功能有潜在的损害作用。本研究探讨阿米舒比利、利培酮对正常大鼠认知功能相关行为学变化及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齿状回(DG)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出生后第8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利培酮2组(1或2mg),阿米舒必利2组(5或100mg/kg),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给药45日。然后采用旷场箱检测大鼠社交行为,采用新物体识别测试系统检测对新物体的优先识别指数,通过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前额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区AChE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利培酮组或高剂量阿米舒比利组社交接触次数和/或社交接触时间明显减少,利培酮(低或高剂量)组和高剂量阿米舒比利组优先识别指数降低,在PFC区利培酮(低或高剂量)组和高剂量阿米舒比利组AchE活性增高,在DG区利培酮(低或高剂量)组AchE活性增高。与低剂量阿米舒比利组比较,高剂量利培酮组社交接触次数和社交接触时间明显减少。结论我们发现长期腹腔注射利培酮或阿米舒必利对大鼠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