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输液卡在输液治疗中应用可预防差错发生,既往都是手写,容易出错。2006年5月本院输液室设计了电脑打印的输液卡,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 输液卡 差错
  • 简介:我院为二级乙等儿科特色门诊综合性医院,门诊输液室24h开放,平均日输液量500-600人次,其中儿童占300—400人次。输液室环境狭小,加之儿科患者多、陪同家属多而护士又相对缺少,给患者就诊和医院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我院于2007年对传统门诊输液流程进行了改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了现代无线门诊输液信息系统,建立了现代门诊输液流程。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流程 医患关系 无线呼叫 条形码输液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门诊患者18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优化输液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静脉炎发生率、接错瓶发生率、护理评分、输液等待时间、患者依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依从程度及穿刺疼痛感、操作流程、服务质量、心理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化输液流程,能显著降低穿刺疼痛感、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缩短输液等待时间,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操作流程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心理教育评分及患者依从程度。

  • 标签: 门诊 输液室 优化输液流程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科患儿输液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每天首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输液,实验组除常规方法外,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细节护理,即关注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结果:实验组的静脉重注率、护士工作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细节护理完善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改善输液室条件、注重细节问题是避免护理风险的关键.

  • 标签: 门诊儿科医疗 静脉输液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进输液流程对门诊此项业务安全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意选样的办法,从2017年2—4月本院门诊输液病人里选取500例当作研究对象。将他们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250例(门诊输液1室)和观察组250例(门诊输液2室)。对照组开展惯常护理,观察组则改进了输液流程,然后对比两组病人在输液期间的气泡析出率、输液安全及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泡析出率是18.00%,明显比对照组的32.00%小,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χ2=6.228,P<0.001);观察组病人第一时间处置气泡的比例是100.00%,比对照组的50.40%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78.444,P<0.001);观察组病人析出气泡时间是(56.31±9.72)分钟,比对照组的(40.56±5.80)分钟长,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10.902,P<0.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得分是(13.18±0.92),比对照组的得分(9.41±1.05)多,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4.651,P=0.010)。结论改进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输液安全,提升病人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安全 输液流程 气泡 门诊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中心工作流程安全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设计一种在门诊应用的静脉输液记录卡,经过3个月的试用和不断改进后,2007年1月开始使用。结果有效杜绝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门诊输液记录卡的使用,明确了护士责任,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作为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的依据,以便查询。

  • 标签: 门诊 静脉输液 输液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进输液流程对门诊此项业务安全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意选样的办法,从 2017年 2—4月本院门诊输液病人里选取 500例当作研究对象。将他们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 250例(门诊输液 1室)和观察组 250例(门诊输液 2室)。对照组开展惯常护理,观察组则改进了输液流程,然后对比两组病人在输液期间的气泡析出率、输液安全及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泡析出率是 18.00%,明显比对照组的 32.00%小,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χ2=6.228, P< 0.001);观察组病人第一时间处置气泡的比例是 100.00%,比对照组的 50.40%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t/χ2=78.444, P< 0.001);观察组病人析出气泡时间是( 56.31±9.72)分钟,比对照组的( 40.56±5.80)分钟长,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t/χ2=10.902, P< 0.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得分是( 13.18±0.92),比对照组的得分( 9.41±1.05)多,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t=4.651, P=0.010)。结论改进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输液安全,提升病人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安全 输液流程 气泡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进输液流程对门诊此项业务安全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意选样的办法,从2017年2—4月本院门诊输液病人里选取500例当作研究对象。将他们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250例(门诊输液1室)和观察组250例(门诊输液2室)。对照组开展惯常护理,观察组则改进了输液流程,然后对比两组病人在输液期间的气泡析出率、输液安全及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泡析出率是18.00%,明显比对照组的32.00%小,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χ2=6.228,P<0.001);观察组病人第一时间处置气泡的比例是100.00%,比对照组的50.40%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78.444,P<0.001);观察组病人析出气泡时间是(56.31±9.72)分钟,比对照组的(40.56±5.80)分钟长,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10.902,P<0.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得分是(13.18±0.92),比对照组的得分(9.41±1.05)多,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4.651,P=0.010)。结论改进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输液安全,提升病人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安全 输液流程 气泡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在80例患者中展开,筛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输液护理,对比并发症率和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常规组的15.00%,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2.5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护理人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门诊 静脉输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门诊输液室的常规护理服务中,关于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相应的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采取常规形式护理管理方式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在采取常规形式护理管理方式上,结合给于相应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89例参与病例。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护理服务质量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 126 例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的案例,以及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 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案例较多,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较多,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障输液流程顺利进行。

  • 标签: 输液患儿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诊输液大厅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大厅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然后采取常规护理。再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大厅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实验组,分析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然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大厅患者中认真分析护理风险,然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很好的减少患者静脉输液中的风险,提升输液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输液大厅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 简介:目的研究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从药物方面、输液质量控制方面、护理工作经验、病人查对管理等方面加以综述。结果2002年成立门诊输液室以来,病人呈逐年递增趋势,由原来的9765人/年增长为12498人/年。结论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输液 门诊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控制门诊输液大厅的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本次样本研究选取时间自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3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的门诊输液大厅接受静脉输液的 120例儿童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 120例行静脉输液的儿童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对照组 60例与实验组 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输液风险的发生率更低,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加良好,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门诊输液大厅接受静脉输液的儿童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 静脉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控制门诊输液大厅的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本次样本研究选取时间自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3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的门诊输液大厅接受静脉输液的 120例儿童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 120例行静脉输液的儿童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对照组 60例与实验组 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输液风险的发生率更低,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加良好,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门诊输液大厅接受静脉输液的儿童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 静脉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型利器盒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门诊输液室医护人员 20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医护人员工作中采取新型利器盒,并对其予以加强相关培训。比较施行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施行后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要低于施行前(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采应新型利器盒以及对医护人员予以相关培训,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该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型利器盒 门诊输液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提高输液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通过对我院输液室发生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针对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关的防护对策。结论: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操作,确保护士的自我安全。

  • 标签: 护士 静脉输液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12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60例,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96.67%,58/60)高于对照组(86.67%,52/6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18.33%,11/60),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治疗中,可使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提高,利于预防不良反应,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门诊 静脉输液 护理措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