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电凝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双电凝组)和对照组(单极电凝组)各35例,分别采用双电凝镊和单极电凝器头进行手术操作,比较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累计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手术中,双电凝与单极电凝相比,应用双电凝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确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极电凝镊 单极电凝 颈椎手术
  • 简介:总结了100例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等离子体双汽化电切术病人的护理经验,分别从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进行介绍。认为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 护理
  • 简介:经尿道等离子体双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狭窄复发率低等优越性,是有效的微创技术之一。2003年3月~2005年11月,我科应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电切治疗尿道狭窄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尿道狭窄 等离子体双极电切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家庭参与式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级出生体质量儿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5例(其中包括3例失访者)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依照入院收治时间,以2017年12月为中间点,分为对照组(19例,家庭式护理)和观察组(23例,家庭参与式护理联合袋鼠式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质量、头围和身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在肺发育不良、神经发育损害、认知障碍等疾病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配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对其肺发育不良、神经发育损害、认知障碍等并发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极低出生体质量 超低出生体质量 家庭参与式配合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水中毒是宫腔镜电切术的一种并发症,已往应用传统的单极行宫腔镜电切术(TCRM),使用5%葡萄糖作灌注液膨宫,大量的灌注液在短期内迅速吸收致中毒性低钠血症,发生率为0.41%。我院应用等离子双行宫腔镜电切术(PKRM),使用0.9%生理盐水作灌注液致严重水中毒、肺水肿1例。现将患者的成功抢救与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抢救与护理 水中毒 等离子 并发症 双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栓泵不同治疗参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两组,一组(32例)抗栓泵治疗参数设置为30mmHg(表示为三零组),一组(32例)抗栓泵治疗参数设置为40mmHg(表示为四零组),对其颅内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30min、治疗中30mmin、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0min、术后3d内(mmHg)、术后6d内颅内压水平以及术后6d内颅内压最高值与颅内压≥20mmHg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深静脉血栓预防总有效率均为100.00%(P>0.05)。结论:以30mmHg~40mmHg参数进行抗栓泵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抗栓泵 治疗参数 颅脑损伤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有关持续性心房纤颤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射频消融治疗病患的心理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接诊的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 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 8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全部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射频消融治疗,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进行分组,给予其中 4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 4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将其纳入研究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接受各自护理服务之后的生活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与对照组持续性心房纤颤病患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射频消融治疗的永久性心房纤颤病患,心理护理干预能促进病人更好的恢复,生活上更多自信,术后复查,服药医从性更好,减少术后并发症等。

  • 标签: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方法,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支架内血栓形成^([1-2])。通过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3])。文献^([4-6])报道,抗血小板治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症,其中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7])。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致命性呼吸道出血、颅内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血小板减少 呼吸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