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疏肝健脾方剂在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其平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选择疏肝健脾中药方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胃黏膜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方剂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该方法治疗

  • 标签: 疏肝健脾汤 肝郁脾虚型 胃黏膜修复
  • 简介:服毒自杀是人在绝望时的一种逃避行为,是在个人性格缺陷、心理应激不良的基础上,家庭及社会不良刺激所造成。服毒自杀病人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时多有后悔心理,但洗胃时又爱面子,有羞辱感,抢救中故意不和医护人员配合拖延时间,使洗胃无法顺利进行,往往失去抢救的良机。急诊科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洗胃的操作规程,以及洗胃溶液的浓度、温度及用法,还必须做好服毒洗胃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认识到轻生不值得也不应该。洗胃时要分秒必争,不论服药时间长短,均应积极洗胃。

  • 标签: 服毒自杀病人 心理护理 胃病人 急诊科护士 性格缺陷 心理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护理风险,探讨个体化洗胃方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胃癌术后复查给予电动洗胃机洗胃病人124例,按照洗胃预约序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选用DXW-A型电动洗胃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洗胃法,比较两组洗胃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病人进行准确的护理风险评估,采用改进的留置胃管方法,实施个体化洗胃操作,提高病人洗胃安全性,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 标签: 胃癌 电动洗胃机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SBAR沟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中医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中医脾胃病概述和SBAR沟通模式概述的介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发现SBAR沟通模式在中医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能力。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为中医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中医 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胃病患者疼痛缓解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胃病患者,共计178例,平均分成两组,详细如下:参照组(89例,常规护理)、研究组(89例,个性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以后,疼痛指标、睡眠状态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胃病 个性化护理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干预应用于脾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时期内选取92例我院脾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收治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83%和95.6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脾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护理进行干预,于患者病情的舒缓有良好效果,患者对此干预形式较为满意。

  • 标签: 脾胃病 PDCA循环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RT),观察组(45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肝癌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但是使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更佳,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行应用。

  • 标签: 肝癌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 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5例,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 RT),观察组( 45例,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 p<0.05,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肝癌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但是使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更佳,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行应用。

  • 标签: 肝癌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近年来,由于受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而医学新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了诸多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各种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化疗方法逐渐更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就目前现有的医疗工作模式而言已越发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探索肿瘤患者治疗的新模式,我科自1998年1月起设立日间化疗中心(筹),共为5630例(次)的肿瘤患者进行日间化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化学治疗 肿瘤 医疗费用 日间化疗中心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复合脉冲磁性治疗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好转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愈率、好转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合脉冲磁性治疗治疗小儿腹泻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腹泻 婴儿/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探讨口腔修复镶牙治疗后疼痛治疗以及护理方式。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在科室接纳的 60例镶牙后口腔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根据观察数据结果显示, 60例镶牙后口腔疼痛患者中,活动义齿 20例( 20.5%),固定义齿 40例( 79.5%),其中牙龈萎缩引起的牙髓刺激 2例,针对此类症状,均进行了对症治疗,通过有效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 对 镶牙后口腔疼痛患者的治疗,医生要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口腔问题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其牙周炎、牙槽骨、基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检查和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实现镶牙后口腔疼痛的消除。

  • 标签: 镶牙 口腔疼痛 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探讨口腔修复镶牙治疗后疼痛治疗以及护理方式。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在科室接纳的 60例镶牙后口腔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根据观察数据结果显示, 60例镶牙后口腔疼痛患者中,活动义齿 20例( 20.5%),固定义齿 40例( 79.5%),其中牙龈萎缩引起的牙髓刺激 2例,针对此类症状,均进行了对症治疗,通过有效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 对 镶牙后口腔疼痛患者的治疗,医生要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口腔问题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其牙周炎、牙槽骨、基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检查和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实现镶牙后口腔疼痛的消除。

  • 标签: 镶牙 口腔疼痛 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从本院收诊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样本,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及治疗方法,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是心理护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得知,对照组有效率为78%,而实验组有效率为96%,可见,采用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更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前分数均较高,干预后也都有所下降,但是实施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实验组干预后的得分更低(P<0.05),说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心理护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真正的立足于患者的身心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焦虑情绪,从而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治疗的效果,真正的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护理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运动治疗配合揿针埋针治疗与单独运动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0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治疗配合揿针埋针治疗,包括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和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揿针埋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运动治疗。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肩关节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动治疗配合揿针埋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感和肩关节功能,远优于单独运动治疗。因此,建议在肩周炎治疗中,结合运动治疗和揿针埋针治疗,有望达到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治疗 揿针埋针 肩周炎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