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我科收治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低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双主体并重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对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实施护理,有利于患儿自护能力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肾结石手术/护理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短期(1—7d)留置尿患者拔前夹闭尿的必要性,找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患者拔尿前是否需要夹训练的证据。方法选取201例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拔除尿前进行夹闭尿训练,对照组开放尿引流直接拔。比较2组拔除尿后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情况、拔后疼痛情况和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555±1.31)h、(2.733±1.7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自然排尿例数分别为98例、97例,重置尿均为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尿痛发生例数分别是93例、9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1—7d)留置尿患者拔前夹闭尿训练没有缩短正常排尿时间,重置尿的例数、发生尿储留的例数和尿痛的例数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进行训练期间不利于随时观察尿量及尿色,以便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示普外科手术后短期留置尿患者拔前不必进行夹训练。

  • 标签: 导管 留置 手术后医护
  • 简介:近年来女性患者出现乳头溢液症状的较多,包括浆液性、清水样、乳汁样以及血性溢液,是乳管内疾病的早期表现,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乳头溢血症状,大约50%是乳腺恶性肿瘤。因此,及时准确的检查对乳管内疾病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纤维乳镜检查是诊断乳头溢液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其操作简便、微创、能直接观察乳管内微小病变部位,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护理 维护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84%,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的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留置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比例呈现出了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女性患者发生导尿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较大,正确的无菌操作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导尿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PICC置患者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PICC置患者共20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依从性、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门诊PICC置患者的舒适度和患者依从性,提高满意度,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门诊维护 PICC置管患者 应用
  • 简介:为了降低留置针堵率而设计的一种留置针封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凹槽的底座和盖板,嵌入盖板的活塞、凸轮、微电机及控制装置。输液完毕后将留置针的延长嵌入底座凹槽,扣上盖板,启动控制装置开关,微电机带动凸轮使活塞上下移动,反复压迫留置针的延长,使针头处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再次连接输液时不会发生留置针堵。该装置操作简便,显著降低留置针的堵率和维护成本。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装置 防堵管 封管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导管防折在减少小儿机械通气中气管导管打折,保障有效通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0月共84例在我科PICU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气管导管置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用胶布固定棉枝于气管导管外,观察组套入自制气管导管防折于气管导管外对比两组气管导管打折率。结果:观察组套入自制气管导管防折无发生气管导管打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气管导管防折能有效阻止气管导管打折,保证小儿有效的机械通气,且制作简易,取材易得,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导管防折管 小儿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脐静脉置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在我院综合ICU救治且脱评分〉8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制订一系列相关护理措施,如及时风险评估、改进固定方法、加强交接、关注并解决患者不适、恰当有效约束、清醒患者加强宣教等,并在临床实施、运用,与集束化护理实施前患者非计划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ICU非计划性拔率由3.24%降低到0.62%。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的认知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观察综合延续管理在泌尿外科带双J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带双J出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出院宣教和单式告知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开展微信平台信息传递、建立专册登记及检查、双份签字告知书相结合的综合延续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按期拔双J的例数和对拔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按期拔率91.76%,对照组患者按期拔率24.7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次拔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8.82%,高于对照组的65.88%,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双J出院的患者实施综合延续管理能提高患者的拔依从性和拔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延续管理 双J管 按期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降低留置尿病人尿路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降低留置尿病人尿路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尿病人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31.7%降至活动后的14.3%(P<0.01);QCC目标达标率为113%;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病人尿路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管理意识.

  • 标签: 导尿管 品管圈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性拔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性拔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琅计划性拔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肿瘤 微信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扩皮方法在B超引导下PICC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的患者257例分为3组。穿刺成功后:A组采用横切(20°)扩皮法;B组采用纵切(90°)扩皮法;C组采用纵切(0°)扩皮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置后穿刺点出血情况、患者疼痛度、送鞘成功率。结果C组患者扩皮后即刻、置后24h及72h出血量、疼痛度低于A组和B组(P〈0.01);C组一次送鞘成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扩皮时采用纵切(O°)扩皮法可有效减少扩皮后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一次送鞘成功率高。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扩皮 PICC
  • 简介:目的比较地西泮和水合氯醛在烧伤小儿PICC置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接受PICC置术的烧伤小儿.分为地西泮组21例和水合氯醛组29例,观察2组药物的镇静起效时间、镇静一次成功率、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PICC置总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镇静起效时间:地西泮组(9.50±2.62)min,水合氯醛组(20.05±4.80)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0,P〈0.01)。②镇静一次成功率:地西泮组95.2%,水合氯醛组6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7,P〈0.01)③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地西泮组95.2%,水合氯醛组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P〈0.05)。④PICC置总时间:地西泮组(47.98±10.62)min,水合氯醛组(69.21±16.5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5,P〈0.01)⑤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合氯醛组排便反应发生率24.1%,地西泮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5)。结论地西泮镇静较水合氯醛起效时间快、有效性高,可提高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PICC置总时间,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宜不合作小儿的PICC置镇静。

  • 标签: 地西泮 水合氯 PICC置管 镇静 烧伤小儿
  •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低下的血液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局部出血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需要进行PICC置的389例患者,将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的3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的5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行PICC置后72h内出血量的情况。结果两组置后7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的情况下,行PICC置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出血的风险。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置入PICC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满意度,并分析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部位及疾病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Hb〈60g/L及置时间〉180d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呈正相关(P〈0.05),层级护理管理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呈负相关(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 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效果,以期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2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导尿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留置导尿感染发生率、导尿留置时间;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留置导尿第3、7、10、14d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导尿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导尿留置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可预防感染,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恢复,可为临床制定有效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 妇科肿瘤 尿路感染 导尿管留置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喷雾对缓解胃留置患者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将60例留置胃患者按插管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自留置胃当天起使用中药-山麦冬加薄荷加甘草汤剂喷雾口鼻腔及咽喉部至胃拔除后1d;对照组自留置胃当天起使用等渗盐水喷雾口鼻腔及咽喉部至胃拔除后1d。比较两组患者口、鼻、咽喉部疼痛及口咽并发症。结果胃留置第3天,观察组患者的口、鼻、咽喉部疼痛评分及口咽并发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汤剂喷雾口鼻咽喉部能明显缓解胃留置患者口鼻咽喉部不适感。

  • 标签: 胃管留置 喷雾疗法 舒适度 中药汤剂
  • 简介: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ICU导尿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分析ICU患者发生CAUTI的主要原因,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对流程进行分析探讨,计算危急值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引起CAUTI的主要原因有尿留置时间过长、医务人员手卫生等8个原因;在进行流程改造及培训后,8个流程风险指数(RPN)较改进前明显降低,明显减少了患者CAUTI的发生。结论:运用FMEA前瞻性对ICU患者留置尿的过程进行评估及改进,能够有效降低RPN及CAUTI发生率。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ICU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非计划性拔(UEX)工作坊(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对提高ICU护士UEX知信行的影响。方法对20名ICU护士进行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进行培训,采用自制的《ICU护士预防UEX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价培训前后护士的认知、信念和行为变化。结果护士培训后总体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能提高ICU护士关于预防UEX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使知信行达到了统一,整体上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 标签: ICU护士 工作坊 非计划性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