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医院产科收治 2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期间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产妇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期间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 P< 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产妇( P< 0.05)。结论:通过强化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进一步减少产妇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纠纷,从而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安全 强化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儿童静脉输液患者在输液护理过程中使用静脉输液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静脉输液患儿就诊时间为 2017/4-2020/4,随机取 80例,分两组,各 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输液护理 ,评估不同方式护理对预防输液外渗的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采用静脉输液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出现输液外渗的概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外渗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服务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下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需求,从而导致护士出现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调查中,大多数护士对当下的工作性质及生活表示压力较大,幸福感不高。鉴于此,我们以普外科护理人员为例,分析调研导致护士产生工作压力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现作出如下论述:

  • 标签: 普外科 护士 工作压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胫骨 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19年 02月至 2020年 02月,本次研究以该期间的 78例胫骨 pilon骨折患者为主,将 78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干预后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显著( P<0.05)。患者疼痛程度: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胫骨 pilon骨折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既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又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应被大力推广。

  • 标签: 胫骨 pilon骨折 临床护理 不良反应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在医疗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更是在一线位置工作,现受到医疗模式改革、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等影响,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率逐渐增加,使得医护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了避免医患纠纷,更为了自身安全,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格外谨慎、小心,但是护理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风险,尤其是妇产科,妇产科护理工作特点有不可控因素多、护理对象特殊等。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风险预防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下文为详情资料。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常见风险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认知、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46例神经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 :46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护士知识态度问卷得分平均为 (66.33±2.36)分 (76.92±3.1)分,其中康复护理知识得分主要集中在 80分以下。康复护理态度得分主要集中在 60分以上。在所有入选护士的康复护理活动调查得分中,大多集中在 60分以下, 80分以上的优秀护士也较少。护士的年龄、工龄是影响其问卷得分的主要因素,与职称、康复相关知识获取无关。结论 :神经内科护士的年龄工龄是影响护士调查得分差异的主要因素。医院或科室应该努力工作扩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正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专业技能。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神经内科护士 康复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将39例于我院外科接受治疗并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不良事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对策。结果:如实验来看,39例不良事件中,其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护理人员因素、护患沟通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结论:需从护理人员、护患沟通以及管理三方面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 标签: 外科 护理工作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120例,比较实施风险预防护理前后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满意率等。结果 实施风险预防护理后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率提升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防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不仅保障了患者住院安全,更为医院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风险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期间优质护理在眼科门诊的应用。方法 通过加强文件精神学习、进行礼仪培训、优化就诊流程、改变模式、全面推荐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护理质量提高。结论 在眼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优质护理 眼科门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基于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人民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患者针对住院期间感染问题也重视起来。妇产科感染是医院感染中的主要人群,为了更好的减小妇产科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的感染率,应全面提高护理应有的质量,尝试从整体上发现妇产科患者感染问题,进而寻求解决方法。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临床整体医疗重要内容,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医院社会形象建立。妇产科护理专业性强,对护理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应重视护理人员教育,提升风险意识,并要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护患沟通,健全护理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临床安全。文章对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风险预防
  • 简介:【摘 要】目的:以妊娠高血压综合产妇为例,分析研究优秀护理涉及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以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1月住院的 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相比之下,两种护理方法通常会给一组更好的护理方法。结果:( 1)舒张压力、收缩压力这两个血压水平,两组护理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 P<0.05)。( 2)观察组产后 2h的出血量、产后 24h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产妇采取优质护理介入效果明显,可以改变血压水平,降低产后出血睡眠质量量,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优质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 98例剖宫产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 37.7±3.3)分、住院时间( 6.7±1.0) d、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 38.4±3.2)分、并发症发生率( 4.08%)均低于对照组( 44.6±4.2)分、( 8.2±1.5) d、( 20.41%),且研究组生活质量 SF-36评分( 88.9±5.6)分、护理满意度( 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 75.5±4.2)分、( 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急诊创伤外科工作特点医患矛盾的预防 。 方法 以 100 例急诊创伤外科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 50 例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 50 例实施预防性护理,视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医患矛盾是 1 例( 2.00% ),参照组是 6 例( 12.00% ),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急诊创伤外科 患者实施 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医患矛盾,促进疾病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急诊创伤外科 工作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培养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资料采集形式对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调查。结果:培训前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总分为 ( 31.57±3.54)分,经本院培训后实习护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总分 (93.99±3.00)分 ,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P<0.05。 结论:在校学习临床实习期均应着重培养实习护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 标签: 培养 实习护士 学习 思考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围术期心理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 82例,随机原则分 2组各 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SAS与 SDS评分,以及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与 SDS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与 SDS评分护理前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的二类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二组患者的疼痛及睡眠质量情况接近,无统计学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及睡眠质量情况的改善幅度更大, 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患者实施心理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围术期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出血的手术护理方法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我院执行手术治疗的 80 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案例明显较少,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手术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病情恢复有较好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畸形出血 手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卧床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而老年卧床患者更是高危中的高危。通过怎样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从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出生的6050例新生儿中选取出52例出现锁骨骨折的情况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妇分娩方式、出生新生儿体重、产程进展等产科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锁骨骨折。对此,医院应当做好新生儿的产后常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结论: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产伤性骨折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分娩过程操作不当。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分娩过程的管理力度,在产妇分娩之前,医护人员就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产道产力等三个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结果选取合适的分娩方法,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新生儿 锁骨骨折 产科因素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