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有很多的检验报告单需要粘贴在专用的空白检验报告单纸上,现在这项工作在很多医院由护士来执行。传统的粘贴报告单的方法:报告单由上向下贴,这样粘贴医师既不能看见报告单上的内容,也不能看见报告单的时间。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报告单 护理学 护理实践
  • 简介:目的帮助护生提高关怀意识和养成关怀行为。方法在护生临床见习期间开展关怀报告书写。结果护生关注的临床关怀情景主要集中于护患关系、照护技术、意外事件、健康宣教、患者境遇、特殊患者六大类别,其反思主题集中于尊重、真诚相待、提供支持、非语言沟通、换位思考、满足患者需求、提供专业帮助、接受对方八大主题。结论关怀报告的书写有助于教师了解护生的关怀认知,强化护生的关怀意识,帮助护生养成关怀行为。

  • 标签: 护理教育 临床见习 关怀报告
  • 简介:【摘要】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式,加压快速输液则是临床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研究了一款自动输血输液加压仪,包括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临床使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输血输液加压仪的操作方便、使用稳定、可靠便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液 加压仪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总结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美国指南网、EBMreviews、Nursingconsult、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内关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的所有指南、系统评价及诊断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以专家共识为基础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和诊断性研究4篇。建议医疗机构根据证据要求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风险筛查工具更容易实施,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49%,且其筛选高风险患儿的特异性更高;约克郡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筛检低风险患儿的敏感性更低。结论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风险筛查工具用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时易于实施,敏感度高,对评估者无特殊要求,较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住院患儿 营养风险筛查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了解我院当前静脉治疗情况,为持续改进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岳池县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对我院23个临床护理单元床号为单号的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静脉治疗工具的选择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情况。结果 调查当日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481例,采用不同静脉输液工具,其中一次性钢针83例、外周静脉留置针383例、PICC13例、CVC2例;选择不同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其中上肢静脉399例、下肢静脉14例、关节部位30例、小儿头皮静脉17例、其他部位2例。结论 一次性钢针使用情况与钢针零容忍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心静脉导管等普及太慢,应用范围较窄;关节部位穿刺所占比例较高,易造成脱管、外渗/渗出等静脉输液并发症。因此正确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还有待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提高。

  • 标签: 静脉输液 工具 穿刺部位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电磁疗法为多种疾病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我科收治的1例海洛因依赖患者的戒断治疗采用了电磁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辅助治疗 海洛因依赖 患者 电磁疗法 护理过程 戒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成立临床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流程重置,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2010年全年共接到危急值报告123例,且有42%的危急值报告在夜班进行接收,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对临床危急值实施质量控制,规范了危急值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危急值的处理效果。

  • 标签: 危急值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为了优化流程,方便病人,医院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医技科室将检查报告单集中送至服务中心,由护士将检查报告单按项目、日期分类,经查核对后发放给病人。得出集中发放报告单,缩短了病人的等待时间,有效避免了病人到各科寻找报告单的现象,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 标签: 门诊管理 报告单 集中发放
  • 简介:从护理角度出发,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充分保障病人安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病人安全 不良事件 报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我院护理部在2020年将PDCA循环法应用至本院护理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改善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为改善后,使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再制定改进措施,持续进行监测,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不良事件报告情况来验证PDCA循环法的作用和效果。结果:使用PDCA循环法改进之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由0.58%上升至0.87%,Ⅳ级隐患事件占比由29.47%上升至66.44%。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 标签: 护理质量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率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剖宫产指通过手术方法依次切开腹壁和子宫,娩出胎儿,分娩过程中对女性身体的刺激较小,有一定优势。但剖宫产术后易出现胸腔积液,多由于胸膜破裂导致心包内膜积液流入胸腔形成疾病,会给产妇身心造成伤害,影响其产后恢复[1]。剖宫产术后如出现少量胸腔积液一般不会有特殊症状,可通过明确病因,进行对症处理。如存在大量胸腔积液,除根据病因有效治疗外,还需进行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治疗及处理。治疗期间还应对产妇实施合理干预,缓解产妇身心不适症状。

  • 标签: 剖宫产 胸腔积液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运用逐步回归,对1985年1月至1994年1月中所有痊愈的58例破伤风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取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年龄、性别、潜伏期、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入院时的体温、入院时的脉搏、破伤风抗毒素(TAT)使用的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入院时的体重,分别以X1~X9代表。以住院治疗时间作为应变量(Y),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抗生紊与TAT使用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早期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治疗是破伤风治愈的关键;TAT使用时间长短依赖于伤口的彻底恢复情况、入院时体温的升高表明有感染并发症存在及可能有严重代谢功能紊乱,病情危重,预后不佳。潜伏期与住院治疗时间呈负相关,潜伏期越短,住院时间可能越长,预后可能越差。

  • 标签: 入院 住院治疗 破伤风 潜伏期 TAT 治疗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危急值报告流程 门诊 护理安全 实施
  • 简介:现代主流观点认为压疮是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三者与机体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人血白蛋白≤35g/L、〉35g/L的病人压疮发生率分别为21.4%、7.7%。据文献报道:麻醉和手术中的特殊体位及术后疼痛等原因,病人处于被动体位,局部受压6h以上就可能发生压疮。术后3d内是压疮预防的重要时期。老年病人与压疮有关的死亡率达22%~31%。

  • 标签: 压疮预防 评估报告 高危预测 设计 人血白蛋白 术后疼痛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医院护士报告的病人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方法]2008年9月-2010年6月对我国181所医院的96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国护士对外科伤口感染、尿路感染、中心静脉插管性血源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种医院感染报告情况。[结果]报告外科伤口感染、尿路感染、中心静脉插管性血源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曾经发生”的护士分别为48.2%、57.9%、27.7%和3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东部医院比其他区域医院、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直辖市医院比省会医院和其他城市医院护士报告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报告的各项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较内科、外科高。[结论]中国医院医院感染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建议根据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布特征研究降低其发生率的方法。

  • 标签: 医院感染 中国护士 报告 外科伤口感染 尿路感染 中·心静脉插管性血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