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股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PICC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 标签: PICC 股静脉 外周静脉
  • 简介: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是指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痛苦,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路。但是,PICC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本文就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归类综述,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外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需下肢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采用下肢外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21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外周静脉 穿刺 股静脉 置管
  • 简介: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经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患者根据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即肉眼或触摸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作为对照组(n=109);差者,即肉眼和触摸均不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为观察组(n=78)。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 静脉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27例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1月的最主要原因,而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结论控制并发症可延长儿童PICC管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时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并发症 儿童 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周静脉 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护理干预对肺癌咳嗽剧烈患者的影响。方法 在肺癌咳嗽剧烈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咳嗽剧烈患者,实施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配合优质护理能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肺癌 咳嗽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对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以避免相关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相对于常规护理,优势明显,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深度患者认可。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性护理 策略 效果
  • 简介: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是患者肘部血管条件良好,可以直视或触及,对于肘部血管弹性差、无法直视或触及,直接穿刺成功概率低的患者,如何成功置管仍成为困扰置管护士的问题。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改良塞丁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及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研究组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比对两组收缩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3 min、5 min收缩压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 血管活性药 泵入 血管
  • 简介:摘要:探讨外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分析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使用该置管术的护理效果。肿瘤患者受疾病影响,穿刺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临床护理中可通过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维持时间延长,且避免多次穿刺引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带给患者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体验,该置管术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 护理 置管维持时长 不良反应
  • 简介: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长时间静脉给药和化疗药物的刺激性,使用头皮静脉针穿刺,因针头长时间留在血管内,病人稍微活动就可能穿破血管壁。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性高,不易被病人接受。为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或减少药物外渗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微量泵 持续化疗 护理
  • 简介:总结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的护理.血栓性堵管后再通的护理措施是行尿激酶溶栓、更换连接器、指腹揉搓法等.25例血栓性堵管通管成功23例,成功率92%.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血栓 通管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刺激药物或长期输注黏稠度较高或高渗透性的患者十分适用,例如化疗治疗者、危急重症需要长期用药或输血者;通过PICC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对患者静脉血管起到保护作用。随着PICC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临床数据显示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发生风险较高的并发症,其不仅会丧失自身功能,还会影响患者治疗,同时也会增加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本次研究对PICC堵管、堵管原因及其预防与护理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以此为临床PICC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堵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研究表明[2],在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中,PICC较其他外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导管相关风险、节约费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脱落 护理警示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及护理策略的综述,以提供现阶段该类患者PICC 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类并发症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ICC 接触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导管规格、穿刺技术、穿刺手臂等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否肿瘤疾病、穿刺次数、穿刺静脉、维护周期等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和留置时间均是影响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与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和方法以及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对策,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导管 血栓风险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 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以其静脉损伤小、操作难度小、维护方便、不影响日常生活等优点,成为临床应用压疮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但目前治疗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静脉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将导管从外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重复静脉穿刺,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安全可靠,可长时间保持。但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患者易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因此在置管过程中做好导管维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经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