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切患儿照护者的培训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的60例气切患儿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培训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均为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模式,规范组采取气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比两组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情况以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护理操作的错误率为26.7%,规范组为10.0%,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气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规范组为6.7%,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气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气切患儿照护者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照护能力,有助于降低气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切 患儿 照护者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照护理论运用于中晚期胃癌化疗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74例胃癌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照护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护理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人性照护的护理方法护理中晚期胃癌化疗病人护理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人性照护 中晚期胃癌化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模式对初产妇情绪(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9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22名初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实施由助产士主导、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期连续照护,即孕期家属参与个性化指导、分娩期家属陪伴分娩、产褥期家属参与产科床旁护理、产后2周家庭访视指导孕产期照护;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能够明显降低初产妇焦虑、抑郁,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助产士 连续照护 初产妇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模式对初产妇情绪(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22名初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实施由助产士主导、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期连续照护,即孕期家属参与个性化指导、分娩期家属陪伴分娩、产褥期家属参与产科床旁护理、产后2周家庭访视指导孕产期照护;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能够明显降低初产妇焦虑、抑郁,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助产士 连续照护 初产妇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对乙型肝炎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 护理 的 乙型肝炎患者 共 260 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进行 护理 ,研究组采取 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进行 护理 。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 研究组的 心理焦虑情况 显著 优 于对照组 ( P < 0.05 ), 研究组的 生活质量评分 显著 高 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 乙型肝炎患者 实施 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极大的 缓解了焦虑的心里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临床 护理 的效果上获得了提升,在临床护理的使用上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