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血液叶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早期妊娠妇女82例,共分成服用叶酸组、未服用叶酸组,对所有妇女进行血清叶酸检测,对两组的血清叶酸(SFA)、红细胞叶酸(RBC)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服用叶酸组患者的SFA与RBC水平明显高于未服用叶酸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叶酸的增补,可有效提高妇女的血液叶酸水平,所以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早期妊娠 血液叶酸检测 叶酸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体检正常的50例健康者,每个患者取5ml静脉血,放入两个试管,一个划分为对照组,采取规范离心和室温自然分离,另一个纳入研究组,采取规范离心并予以人工溶血,将两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研究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钾离子等指数相对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变化。结论血液溶血会对血液检验中的某些指数造成变化,所以,在进行血液检测中需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储存,以及操作过程等,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

  • 标签: 溶血 血液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并以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有50例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48例,诊断准确率为96.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高效、可反复操作且经济实惠的优势,是临床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2月至12月我院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50例,试验组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科学的护理观察,对照组使用基本护理观察,对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几率是1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48%。静脉留置针可以应用于病重患儿,需要反复穿刺的患儿,降低了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单,穿刺部位比较广泛,可以让患者的疼痛大幅度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也得到了简化,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接受度均比较高。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治疗和病原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呼吸内科2016年4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7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病原治疗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病原治疗方法。结果从临床指征缓解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病原治疗方法疗效更佳。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应将患者的病原作为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缩短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呼吸内科;病原治疗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考试作弊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方式,强化考试工作科学性;加强对考试各环节的控制,强化考试管理的严密性;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考风建设氛围等三个方面总结了该院在实施“考试周”工作制度中的主要做法和初步体会。

  • 标签: “考试周”制度 考试 作弊现象 原因 管理 高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数字分析法将其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各53例,给予研究组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结果给予对照组患者红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8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后出血的产妇实施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9月份——2017年9月份收治的79例产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宫腔填纱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4.6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9.44%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止血时间短,降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非外伤性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脱滑判断,总结分析其腰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扫描价值。结果经CT诊断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者有40例,小关节真空现象者有21例,且多发生于L5-S1节段,在腰椎间盘真空现象中有5例出现相关椎体前滑脱,以新月型较为常见;在小关节真空现象中有6例出现椎体前滑脱,大气泡型较为多见。结论应用CT扫描诊断能对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发生、分布形态及椎体前滑脱情况进行有效显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间盘 小关节 真空现象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实施核磁共振(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有7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诊断,观察组中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对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以及半月板损伤方面进行检测,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膝关节损伤症状患者开展核磁共振检查效果良好,其对各种症状的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CT 效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于ICU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意义。方法筛选出本院的96例住ICU病患,视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把他们分为管理组A和管理组B,两组都是48例,管理组A实行常规护理管理,管理组B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其效果。结果管理组B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操作熟练程度评分都比管理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管理组A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是83.3%,管理组B是95.8%,管理组B比管理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益于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实行。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进行采血检验。将血液标本分别装在两个试管内,将其中一组作为观察组,使其发生溶血;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使用肝素抗凝。结果观察组标本的ALT、AST、LDH、UA、K+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L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准确性,导致ALT、AST、LDH、UA、K+水平上升,ALP、GLU水平下降,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99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实验组(33例,应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方法)、对照组1(33例,应用腹部超声诊断方法)和对照组2(33例,应用阴道超声诊断方法)。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统计学分析99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实验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96.97%(32/33),对照组1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72.73%(24/33),对照组2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81.82%(27/33),实验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妇科急腹症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对照组,n=50)与加强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50)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干预前血压水平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降低,观察组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用药依从,促血压水平保持稳定,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高血压 治疗依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在更年期功血患者中的护理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诊断为更年期功血患者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优化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4w后的护理前后掌握疾病知识调查评分和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优化护理后的4w时,患者掌握疾病知识调查评分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更年期功血患者采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患者综合状态的改善,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 更年期功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份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体检者的血液4ml,并将其分别放于A、B两个试管。其中,A试管作为观察样本,以震荡的方式使其出现溶血的情况;B试管作为对照样本,使用肝素抗凝。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A、B试管的各项指标,比较和分析A、B试管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情况。结果A、B两试管在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尿酸、葡萄糖、血钾之间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试管在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之间的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产生的一定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需行剖宫产产妇120例,采用中心随机系统分为两组,各组例数均等。其中一组选择标准流程下麻醉方式,即硬膜外麻醉,归为标准组;另一组则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归为特殊组,比对两组产妇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经比对,标准组术中、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5.47%,麻醉效果优质率为81.67%,而特殊组则为2.38%、96.67%,特殊组相较于标准组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显著优于标准组(P<0.05);标准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中数值为(9.98±0.06)分,而特殊组则为(10.44±0.08)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的产妇,在标准流程麻醉的基础上,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提升其麻醉效果优质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128例骨科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4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兼行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指引,观察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3%,大大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 骨科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体检者进行研究,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出现溶血后,K+(血清钾)、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TP(总蛋白)、GLU(葡萄糖)等生化检验指标与溶血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B(白蛋白)、ALT(谷丙转氨酶)、BUN(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产生严重影响,使检验结果缺乏可靠性,因此应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出现,保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各检验环节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影响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