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對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等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给予A组患者普罗帕酮治疗,给予B组患者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58.33%,远低于B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在减少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后减轻,可继续治疗。结论碘胺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普罗帕酮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乙肝病毒学指标、肝脏损害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乙肝病毒学指标都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可通过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显著提高,乙肝病毒学指标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硫普罗宁 拉米夫定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帕酮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酮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帕酮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酮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计存在100例,2017年3月~2017年10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组,前入院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并予以胺碘酮治疗;后入院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并予以普罗帕酮治疗;分析组间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均以研究组上述指标更有优势性,P值均<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