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原还对感染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I与试验组II均32例,试验组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I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SOFA评分,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I患者治疗后死亡17例,死亡率为53.1%;实验组II患者治疗后死亡13例,死亡率为40.6%;实验组II的死亡率比实验组I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严重脓毒症 激素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30例,其中细菌感染148例作为A组、非细菌感染患者82例作为B组,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来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各项实验数据,并作对比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A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B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病情诊断时以血清降钙素原为观察指标的准确性高,可经此指标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充分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感染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死亡率22.6%(12/53)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4.2%(1/24)、3.0%(1/33)(P<0.05),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P<0.05);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降钙素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控制的诊断能力显著强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P<0.05);细菌感染和SIRS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0.34μg/L和<0.34μg/L,感染未控制和控制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比值>0.73和<0.73。结论老年感染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在降钙素原水平中得到良好的反映。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降钙素原(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在其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的有关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病例随机挑选出56例并整理,此为实验组,并从同时间段的健康儿童中随机挑选56例,此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实验的小儿均分别行PCT的检测、血常规的检测以及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对比两组小儿所需检测的各项指标及应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以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中小儿的PCT、中性粒细胞数(NEUT)与白细胞数(WBC)依次为(0.55±0.11)ug/L、(8.63±2.18)×109/L、(14.84±3.76)×109/L均是较对照组的高的(P<0.05或P<0.01),且实验组小儿运用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诊断出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阳性率92.86%(52/56)较PCT的检测75%(42/56)、血常规的检测78.57%(44/56)的高,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能够显著的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并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小儿 PCT 感染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诊感染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取146例老年急诊感染疾病患者,将其痰标本、尿液、引流液送至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完成药敏试验。分析本组受试对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送检样品中,共检测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49.70%、26.67%和11.52%;在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最高,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结论老年急诊感染急病患者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应当及早对病原菌类型进行检测以便给予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对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治疗感染疾病的80例患者,按照其感染质的不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40例对照组患者、发生细菌性感染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采取PCT、SAA及hs-CRP的联合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均低于研究组,并且在研究组患者中,局部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低于全身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SAA、hs-CRP检测对感染疾病有显著应用价值,可以用于鉴别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hs-CRP及SAA检测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疾病患者224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感染疾病患者200例作为非感染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检测血WBC、Neu、PCT、hs-CRP、ESR、D-D、FIB、SA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05);感染组检测血LY、RBC、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PCT、hs-CRP及SAA检测有助于提高感染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PCT hs-CRP SAA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作者: 郑秋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0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2年第11期
  • 机构: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总医院,福建三明354400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在血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1.07-2022.06于泰宁县总医院接受检查的细菌感染小儿共计101例,均进行hs-CRP检测与血常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检测方式在细菌感染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不同检测方式下,联合检测发热、肠炎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但急性支气管炎、及其他疾病患者情况检出率数据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s-CRP加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总的检出率呈现出较高水平,可推广。【关键词】hs-CRP;血常规;准确性;效果;感染疾病

  • 标签: hs-CRP;血常规;准确性;效果;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感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0日),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分别实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结果观察组感染疾病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2.75±1.02)109/L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2.25±3.51)mg/mL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6.81±2.12)109/L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5.20±1.17)mg/mL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儿科感染疾病中应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能早期明确患者疾病,为儿科感染疾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 儿科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感染疾病重症患者96例,其中48例病毒感染患者命名为病毒感染组,48例细菌感染患者命名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三组人群进行检查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各项检查的应用效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的阳性率以及具体数据均远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PCT、CRP、WBC检测均能准确反映细菌感染重症患者的身体指标数据情况,与正常人群、病毒感染人群有明显区别,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判断准确,可以向重症细菌感染疾病早期诊断推荐。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hs-CRP及SAA检测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疾病患者224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感染疾病患者200例作为非感染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检测血WBC、Neu、PCT、hs-CRP、ESR、D-D、FIB、SA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05);感染组检测血LY、RBC、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PCT、hs-CRP及SAA检测有助于提高感染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PCT hs-CRP SAA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评定其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本检验科纳入诊断的8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4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为实验1组,4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实验2组,40例健康儿童为参照组,三组均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血常规指标(WBC),统计测定结果。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C-反应蛋白数值、血清前白蛋白数值、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数值对比参照组更高,且实验2组以上指标对比实验1组更高;CRP+PA+WBC联合检验的诊断灵敏性是85.71%,诊断特异性是91.67%,诊断符合度是87.50%。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展示应用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CRP) 血清前白蛋白(PA) 血常规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感染脑脓肿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一种,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对于感染脑脓肿患者而言,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正确的对症治疗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和良好预后的关键。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诊断技术不到位、患者临床表现欠缺特异性以及脓肿数目、大小、位置不一等,使得临床对于部分感染脑脓肿的诊出率较低,尤其在鉴别脑内高级别胶质瘤、非典型脑脓肿以及转移癌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及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1-2。基于此,本文就感染脑脓肿的疾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对于感染脑脓肿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并就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标签: 感染性脑脓肿 治疗 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对我院2001-03~2005-04女性非感染尿频18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7~70岁,病程3d~8a,均以尿频(24h排尿次数8次,每次平均排尿量<180ml)为主诉,部分患者伴尿急,实验室尿检(确保受检标本不被污染,如已用抗生素则送检前至少停药3d)未见白细胞和(或)脓细胞,尿普通培养阴性,并排除尿路结核菌、厌氧菌、真菌及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 标签: 尿频/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病理确诊情况予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2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疾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瘤肿、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几种类型。4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甲状腺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腺叶切除+峡部切除、甲状腺局部切除等。结论病理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确诊手段。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病理确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感染腹泻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感染腹泻的患儿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患儿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并且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针对于感染腹泻的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临床症状,加速患儿的恢复,保障其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预防 护理干预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64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