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休克急救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42例患者经急救处理结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均抢救成功,及时补充了丢失的体液,使患者呼吸平稳,皮肤均无受损情况出现;护理满意度达95.2%(40/42)。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休克抢救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休克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救护理干预优化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9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42例,给予常规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优化组(B组)42例,给予优化后的左心衰急救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为标准,评定两种护理方法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作用。结果B组疾病知晓率为97.6%,依从性为88.1%,两项指标均高于A组(8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8.1%,B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7.6%,B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DL评分平均为(59.1±3.2)分,显著高于A组(47.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措施相比于常规急救护理能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救护理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中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案的区别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32例)与干预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30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后的疗效、住院时长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后可明显提高ADL评分、减短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左心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急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8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患者急救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有效76例,占有比率为95.00%;无效3例,占有比率为3.75%;死亡1例,占有比率为1.25%。结论在临床中,应根据心血管急症类型予以合理救治,以此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急症 急救措施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急救方法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高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急救方法、护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结果经急救与护理,本组患儿的抽搐、惊厥以及高热等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共计30例患儿在5min之内停止惊厥抽搐,共计20例患儿在5~10min之内停止惊厥抽搐;本组患儿均康复出院,其住院时间为5~16d,平均为(9.1+0.3)d;对所有患儿均随访2年,本组患儿均不存在癫痫或者脑损伤并发症,也不存在复发现象。结论要注意及时地抢救热性惊厥患儿,并要给予全面护理,以提高其生存率。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急救护理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患者共有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死亡的因素与相关的急救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得知抢救成功的共有152例(50.67%),死亡的共有148例(49.33%),包括120例(40.00%)为院前死亡,其中以31-60岁之间的患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P<0.05;分析造成死亡的因素包括高空坠物、交通事故、重物创击、刀具砍伤、其他等,其中以交通事故伤造成的死亡率最高,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现场急救状况差、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GCS评分低,机械通气、年龄较大。结论实际抢救急诊创伤患者时,应严格分析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不断将抢救水平提高,利于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病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外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以及流程规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心梗患者,对62例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等做出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2例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有29例自行入院抢救,33例由急诊出诊入院,其中治愈12例,病情轉归47例,死亡5例。结论有效及时的抢救是急性心梗患者存活的根本,而规范急救流程是保证急救成效及质量的保证。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救措施 流程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急救护理措施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共118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1%高于参照组的83.05%,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率91.53%,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应用急救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可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与满意,确保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措施 输卵管妊娠破裂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行院前急救期间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发病后未拨打急救电话而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6.00%(48/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科急救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于2014年09月~2017年08月内科接收的9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调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急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救治疗运用到高血压危象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水平。

  • 标签: 急救治疗 高血压危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急诊急救护理予以优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效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8.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对其实施治疗措施的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重症有机磷农药 中毒 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措施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优化急救措施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救措施 急性 左心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急救的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抢救45min好转率、抢救60min显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min内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依从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可明显增加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救 常规护理 优化护理
  • 简介:摘要中医急救当今在临床上应用不多,我们在急诊科及日常临床工作时常结合中医急救手段,取得了较好疗效。那么,运用中医急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与现代急救医学相辅相成呢?笔者就我们自身的经历谈一下初步的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应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天津市急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共8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就现场处置情况将其分组,将给予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救治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急救模式救治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确诊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方案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外科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急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行急诊急救治疗,给予患者畅通气道、镇静、头部降温、脱水降颅压、血压管控等综合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诊接诊到确诊时间平均为(12.3±0.8)h;患者诊断急性脑卒中至接受急诊救治时间平均为(13.9±0.9)h;经急诊急救后,本组50例患者中38例症状改善,占76.0%,9例患者致残,占18.0%,3例患者死亡,占6.0%;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6h者与发病时间>6h者对比,症状改善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处理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致残、死亡现象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急救 致残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有机磷中毒患者护理过程中急救护理流程和自我防护措施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本文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诊有机磷中毒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急救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急救护理流程和自我防护措施的流程组和接受传统急诊护理的传统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结果流程组患者洗胃时间、住院时间、昏迷至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流程组患者洗胃液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与传统组患者相比流程组患者胃内容物溢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低;流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两组患者上述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急救护理流程和自我防护措施为急诊有机磷中毒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有效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昏迷时间,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有机磷中毒 急救护理流程 自我防护措施 昏迷至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骨折有休克合并发生的患者开展院前救护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性骨折有休克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院前救护(对照组,n=50)与院前综合救护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外伤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救护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3.6±0.3)分,对照组为(5.4±0.6)分,对比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仅褥疮形成1例,并发症率为2%;对照组泌尿系感染2例,创口感染2例,褥疮形成3例,并发症率为14%;对比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加强规范、有效的综合院前救护,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确保临床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外伤性骨折 休克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和有效防范措施。方法以本院中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间通过院前急救救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急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常见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