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婴幼游泳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筛查的638例婴幼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婴幼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游泳护理,对比两组婴幼24h内睡眠、大小便、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婴幼在24h内睡眠时间达14-17h内,喂养次数在8-10次之间,大便次数4-5次以及小便次数8-10次者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护理能够促使婴幼身心状态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婴幼儿游泳 护理干预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区的婴幼贫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所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保健体检的婴幼共计1500例作为研究样本,婴幼均接受血红蛋白指标测定,采取统一校验血红蛋白仪进行Hb的测定以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1500例婴幼其中轻度贫血患儿371例,中度贫血患儿80例,未出现重度贫血患儿,贫血发生率是30.07%。6~11个月婴幼的贫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岁婴幼和2~3岁婴幼。结论6个月~2岁的婴幼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应强化母婴保健指导,在强化母乳喂养基础上还应适时的添加辅食并定期监测婴幼血红蛋白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微信平台在婴幼腹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微信健康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形式。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腹泻患儿健康教育中应用微信平台可以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缺陷,有效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微信 婴幼儿腹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婴幼进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婴幼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600例婴幼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0人。其中,对对照组婴幼给予安慰剂,对研究组婴幼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通过一年的随访,记录两组婴幼发生腹泻的情况,分析比较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腹泻次数和腹泻发生时间方面,对照组为(4.56±1.74)次和(8.40±2.76)天,研究组患儿为(2.21±0.98)次和(3.56±1.21)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发生率和重型腹泻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儿为30%和4%,研究组患儿为11%和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婴幼腹泻中,口服论证病毒疫苗具有很高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腹泻次数和时间。

  • 标签: 口服论证病毒疫苗 婴幼儿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对婴幼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于整体提高人们的免疫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婴幼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具体影响,本文选取本社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160例婴幼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试验组,每组各80例婴幼。对对照组婴幼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婴幼进行社区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婴幼的计划免疫接种率。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婴幼的整体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这表明,在婴幼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对于婴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社区综合护理 婴幼儿 计划免疫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泻婴幼粪便A群轮状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分析疾病与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季节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5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出阳性的标本为149例,总的阳性率为29.80%,男性患儿阳性率为29.62%,女性患儿阳性率30.00%,男女感染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达到了32.50%,与另外两个年龄段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节感染率为37.19%,明显高于春夏季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腹泻的主要原因,男、女感染发生率基本一致,0.5-2岁的婴幼感染概率比较高,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 标签: 腹泻 婴幼儿 A群轮状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荨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月龄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麻疹住院患儿为119例,按月龄不同分为0~6个月组、6~8个月组、大于8个月组,患儿发病率随月龄增大而增多,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的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比例也随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患儿有典型发热、出疹、畏光、流泪、结膜充血、Koplik斑等临床表现,114例患儿预后良好,5例患儿发展为重症,其中3例有营养不良等基础病,1例死亡。结论婴幼初免前麻疹的发病率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增加,大月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且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合并基础病未接种疫苗大月龄者可能为重症麻疹的高危人群。

  • 标签: 麻疹 麻疹抗体 强化免疫活动 婴幼儿 重型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选择在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婴幼腹泻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幼腹泻病患儿均在发病期间接受病原微生物检查,并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总共检出病原微生物56例,轮状病毒检出36例,致病菌20例。两组病原微生物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沙门菌数感染总计9例,占比45.00%;志贺菌属感染总共7例,占比35.0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占比10.00%;气单胞菌属感染、白色假丝醇母菌分别1例,感染率均为5.00%。本组100例患儿中,3至5月发病33例(33.00%),6至8月发病62例(62.00%),12至2月发病5例(5.00%)。结论婴幼腹泻病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春夏两个季节为高发病时期,在相应时段内需要加强对腹泻病的预防,在出现腹泻时需要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婴幼儿腹泻病 原微生物 感染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婴幼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婴幼腹泻患儿资料,收集患儿粪便标本并做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婴幼腹泻主要致病菌、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腹泻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结果本组研究对象30例患儿中,共计19例检测出病原微生物阳性,阳性率为63.33%。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比较其阳性率,各个阶段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例数7例,比例为36.8%,轮状病毒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比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需要在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与患儿的年龄有直接关系。

  • 标签: 婴幼儿 病原微生物 腹泻
  • 简介:摘要百日咳杆菌造成的百日咳病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婴幼疾病,病菌传染性较强,临床上有痉挛性咳嗽以及屏气阵发性窒息的表现,通常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始种月龄为婴儿满3个月后,疫苗的注射使得婴幼感染百日咳杆菌的概率降低,百日咳患病率也日益降低,但是3月内儿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医生对于病情病症认识不全面导致误诊情况时有发生。

  • 标签: 婴幼儿 百日咳 误诊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先天性斜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高频超声确诊为先天性斜颈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已行超声检查6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其中左侧40例(70%,48/68),右侧18例(30%,20/68)。68例患儿中有50例超声检查探及肿块,其中单发肿块40例(80%,40/50),多发肿块8例(20%,8/50)。有2例临床上出现斜颈症状,可行超声检查肿物探及无明显异常。正常婴幼的胸锁乳突肌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横切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线状强回声在中间可见,而先天性斜颈患儿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患侧胸锁乳突肌中部、下部均有增厚,肌纤维增粗,团状回声增强,当存在增强的团状回声时,其肌纤维排列紊乱、中断,与正常胸锁乳突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及特有的特征性。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先天性斜颈最为简便且无创、精准的方法,作为目前诊断婴幼先天性斜颈首选。

  • 标签: 高频超声 先天性斜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早期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我院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保健的50例婴幼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一阶段我院未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保健的50例婴幼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婴幼出生20个月的疾病发生状况、智力发育情况及心理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的疾病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54.00%,观察组婴幼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采用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对婴幼早期发育进行保健,能够降低婴幼的疾病发生率并提高婴幼的智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婴幼的成长,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正确 儿童保健 婴幼儿早期发育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利用思密达、药用炭粉、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治疗婴幼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临床诊断腹泻病的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口服思密达治疗。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通过思密达+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腹泻,总有效率达95%。结论利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加用活性炭混悬溶液保留灌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硅酸盐类/治疗应用 灌肠 腹泻 婴儿/药物疗法 急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腹泻中联合运用药浴与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那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婴幼腹泻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药浴联合推拿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呕吐和腹泻消失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婴幼腹泻患儿药浴与小儿推拿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药浴 小儿推拿
  • 简介:郑州市儿童医院SICU从2008-03-2010-11对于在婴幼CPR术后治疗中采取了包括亚低温治疗仪在内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应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低温 人工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早期使用对婴儿湿疹的预防作用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婴儿湿疹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婴儿配方奶粉,而研究组则给予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2.44%)低于对照组(17.0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以预防婴儿湿疹,同时也可降低其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婴儿湿疹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口服补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90例婴幼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包括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口服补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止泻时间比参照组更短(p<0.05)。结论临床治疗婴幼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口服补锌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 补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婴幼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婴幼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动态性观察和记录治疗后患儿血管瘤颜色、体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24个月,统计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68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达到Ⅵ级者42例,Ⅴ级14例,Ⅳ级5例,Ⅲ级3例,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24个月,所有患儿的疗效均达到了Ⅴ或以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但症状较轻微,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结论对婴幼血管瘤患儿采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片剂 不良反应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对婴幼体格与智力发展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生长发育门诊接受监测的80例6个月以下的健康婴幼,设为观察组,按照11配对原则另选取8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对照组未给予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分析评估两组婴幼的体格发育与智力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身高及体重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语言分、大动作分、精细动作分、个人社交分、社会适应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时期采取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有助于促进婴幼体格发育,提高婴幼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值得向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体格智力 全方位生长发育检测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