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84例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和试验组(常规性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服药、遵医、饮食、检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尘肺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理分析与不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慢性胃炎治疗转归效果;胃炎胃镜下痊愈时间、hp转阴时间、自觉不适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分数和炎症因子;用药安全特点。结果观察组慢性胃炎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炎胃镜下痊愈时间、hp转阴时间、自觉不适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分数和炎症因子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分数和炎症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安全特点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和炎症因子,改善症状,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慢性胃炎 药理分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哌噻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84例反流性支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美利曲辛片治疗。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因子指标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hrel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leptin与IL-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氟哌噻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ghrelin、瘦素leptin以及IL-17的水平有关,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西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胎盘作为连接胎儿与孕妇的重要器官,就药物而言,尽管在转运过程中破坏或改变,或者因为分子量和可溶性等原因限制转运,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够通过所谓的胎盘屏障,不同程度地进入到胎儿体内。由于胎儿的身体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像母体一样正常代谢,因此进入到胎儿体内的药物可能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用药分类标准及原则,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妊娠期 用药标准 用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选择时间2017年5月21日-2018年4月09日,分别行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兰索拉唑治疗、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对应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LDQ评分、HAD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为41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LDQ评分为(6.01±3.33)分、HAD评分为(5.42±2.22)分,数据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氟哌噻美利曲辛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d、14d实验组患者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实验组患者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发生抗抑郁、抗焦虑作用,氟哌噻美利曲辛能够使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鉴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残余头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氟哌噻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05月份--2018年03月份的109例反流性食管炎展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联合组和单一组,其中联合组中55例,应用氟哌噻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单一组54例则应用西沙比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变情况。结果联合组中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单一组组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07%。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单一组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别治疗之前,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过治疗后,联合组中患者的胃灼热、反流以及胸骨后疼痛数据均显著低于单一组,数据间具有可比性,即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应用氟哌噻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临床症状,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西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药用辅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作为药用辅料的甜菊素进行质量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对进一步规范厂家药用辅料甜菊素的生产、认证、检查提出意见及建议。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及《药用辅料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从结构确证、稳定性实验、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甜菊素的光谱图、色谱图均与对照品一致,长期加速实验结果表明甜菊素质量稳定,甜菊素各项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药用辅料甜菊素的质量标准要求。结论研究的甜菊素结构明确,质量稳定且符合标准要求,可用《中国药典》(2015版)药用辅料甜菊素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 标签: 药用辅料 甜菊素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莫沙比利,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和氟哌噻美利曲辛片,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3,P<0.05)。结论雷贝拉唑、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美利曲辛片治疗FD安全有效。

  • 标签: 雷贝拉唑 莫沙比利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哌噻美利曲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的4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在普通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再加以氟哌噻美利曲辛,集中治疗周期为一个月,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通过医院的专业焦虑抑郁测量表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值进行比对,分析氟哌噻美利曲辛的治疗价值。结果一个月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美利曲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合并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在神经科的实践效果,拟找出更好的床旁交班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流程;以2017年7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实验组。以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将实施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护士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满意率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p<0.01)。结论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法。

  • 标签: 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 设计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诊断标准.方法:10例脊髓创伤后2~11年的发生脊髓空洞症病例,平均年龄41岁.临床资料和MRI资料齐全.用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法记录临床表现,MRI重点观察脊髓及其空洞的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10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患者累及脊髓颈段2例,脑干与脊髓颈段交界4例,脑干2例,圆锥2例,空洞始于脊髓受压明显处,延及长度2到13个脊髓节段不等,空洞均位于脊髓中央;T1加权像上6例表现为串珠样边缘,其内呈脑脊液样低信号;T2加权像上空洞段脊髓增粗或萎缩,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空洞周边脊髓呈片状高信号.结论:MRI能反映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可能机制,其影像学变化特征可列入诊断标准.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的形成与脊髓持续受压有一定关系,而与临床症状关系不大.

  • 标签: 脊髓创伤 脊髓空洞症 创伤后 磁共振成像 诊断标准 形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外科护理推行护理评估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1月,我院开始于外科护理中引入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对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实施后(2017年1月-12)患者的服务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在护理水平、护理安全、健康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几项的满意度上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引入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种可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各方面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标准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6年8月收容诊治的1280在消化内镜室中进行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同一检查类别的患者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中有320名患者为肠镜检查,320名患者为胃镜检查,同样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中有320名患者为肠镜检查,320名患者为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工具合格率以及检查合格率,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其肠镜和胃镜的内腔检查合格率都比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高,并且观察组肠镜内腔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的肠镜水槽、胃镜水槽以及消毒液的合格率也要比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高。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为96.8%,高于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的满意度是85.1%。两组数据经比较,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实行标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检查工具的合格率以及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并且标准化护理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消化内镜室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期间我院颅脑外伤6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12.15±1.53)分、NIHSS评分(7.84±1.62)分、COS评分(5.76±0.11)分、术后愈合时间(3.16±1.78)周、病死率(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颅脑外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86例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平均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分别从护理效果、急救及院内反应时间等方面比较了对比组的常规程序护理和探究组的标准化程序护理。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改善,但探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均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心衰患者开展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发生,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衰患者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LargeTraumaCraniotomy)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省重点医院脑科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7例,采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9)两组。对照组治疗方法常规骨瓣开颅术;研究组治疗方法标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脑积液1例、外伤性癫痫4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对照组脑积液5例、外伤性癫痫8例、外伤性脑梗死4例,闹切口疝2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未发生闹切口疝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不仅不良反应少,还可有效地降压,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老年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老年外科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采取“身份-现状-背景-建议”(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得分差异、医护人员对交接班认可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护理工作质量总得分提升至(96.14±4.93)分,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医生对护士交接班认可度上升至(18.45±1.44)分(p<0.05),护士对护士交接班认可度上升至(18.39±1.76)分(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改善老年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医护人员对此模式交接班质量的认可度高,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护理质量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肌电图对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标准化治疗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患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08例进行本组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肌电图测定,给予标准化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电话与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通过肌电图对急性周围性面瘫进行诊断,诊断出神经失用的者预后效果明显比轴索断裂者好(P<0.05)其阳性预测值是78.70%(80/108);阴性预测值是91.67%(99/108)。结论肌电图对于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病损和面肌的预后转归具有直观性和高效性,是一种简便的检查指标。

  • 标签: 肌电图 急性周围性面瘫 标准化治疗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肥胖患者9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标准化干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干预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手术体验效果好,临床护理价值高。

  • 标签: 肥胖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