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与创造力,但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也很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无法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并通过心理干预策略来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使青少年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灾难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随之带来的各种灾难医学与心理危机问题也已上升为世界性的问题,因此,灾难医学与心理危机干预已日趋重要。

  • 标签: 灾难事件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用于白癜风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科接诊白癜风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对于SDS和SAS这两项指标,研究组干预后都比对照组低,P<0.05。对于满意度这项指标,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4.0%高,P<0.05。结论:于白癜风中用心理干预,负性情绪缓解迅速,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心理干预 影响 白癜风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以及SCL-90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各项不良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更好的配合检查,并保证检查的安全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镜检查 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1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胃镜检查时的不同心理反应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做胃镜检查的4-1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资料,共86例,观察患儿检查的临床特征,对不配合检查的患儿,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效果。结果全部患儿在胃镜检查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不安等情绪;给予患儿在胃镜检查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配合检查程度有效提高,护理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临床胃镜检查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稳定患儿心理行为和临床表现,利于临床诊断,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胃镜检查 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98-02
  • 简介:摘要帮助手术患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缓解各种心理及疾病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手术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度过手术期,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寻找减轻手术患者紧张情绪及缩短手术时间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生物学指标和心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心率血压稳定,术中出血量少,焦虑分值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疗法可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手术??心理护理??情绪??出血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此次的目的在于探寻与讨论心里干预对基层官兵心里健康的影响。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实验对象有2300例基层官兵,对这些基层官兵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的咨询、疏导和健康教育等。通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对比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基层官兵的各方面相较干预前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提高。

  • 标签: 心理干预 基层官兵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存在率更低,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应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加以干预,使其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缓解,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患者家属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挫伤患者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肾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把握,之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来为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干预,最后统计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之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护理前后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挫伤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值得应用。

  • 标签: 肾挫伤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03——2005年在我院外三科的脊柱骨折患者69(男60,女9)例,年龄17~58岁,住院时间8~36mo,以国内常模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采用SCL-90自评量表,由患者独立完成自评问卷,对无能力填写者,由患者口述,护士代为填写.SCL-90量表共列出90个症状,分5级评分(1~5分),无任何症状者为90分,90个项目划分为10大类,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因子构成,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其变化反映病情演变,因子分反映有关症状群的特点及治疗后变化,两次测评间隔时间为半年。结果发现脊柱骨折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总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显示脊柱骨折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最为明显,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而在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干预后的总分及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别已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健康状况是有效的。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意外事故负伤的青壮年,患者卧床时间长,思想负担大,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的模式,可以让患者更快康复,回归社会。

  • 标签: 心理干预 脊柱骨折患者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随机筛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脑卒中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运动、休息以及睡眠等情况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可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抑制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病情恢复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49-01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分析肿瘤自杀患者的护理要点,探究心理危机干预在肿瘤自杀患者护理的具体运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11例肿瘤自杀患者样本,探究心理因素在肿瘤患者自杀中的作用和影响,寻求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应对策略。结果心理因素与肿瘤患者自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论同时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双重保障,提供积极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降低肿瘤患者的自杀率,让肿瘤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肿瘤患者 自杀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静脉穿刺的影响,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1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与实验组(n=75)。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穿刺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结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由原来90.7%提高到98.7%(P〈0.01),同时降低了患者投诉率。结论心理干预增加护患之间的感情,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

  • 标签: 静脉穿刺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属心理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家属中选取84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42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42例),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前后心理变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后SAS评分和SCL-90评分分别为(41.5±2.8)分、(130.2±27.4)分,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改善乳腺癌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指引其通过正确心理面对乳腺癌。

  • 标签: 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措施 乳腺癌 患者家属 心理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眼外商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心理干预;眼外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74-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