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配合手术及护理。结果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使病人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期。结论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配合医生顺利手术,并可增加手术成功率和效果。

  • 标签: 围手术期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挫伤患者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肾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把握,之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来为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干预,最后统计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之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护理前后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挫伤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值得应用。

  • 标签: 肾挫伤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严重创伤后心理障碍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8例严重创伤后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心理护理后,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后,担忧、焦虑、抑郁、易激惹及闯入回避所占比重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严重创伤后心理障碍患者行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 创伤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早期心理干预对离断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4例离断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在急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抗感染治疗。应用希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在干预前后、干预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和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度、焦虑、恐惧等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早期心理干预对离断伤患者有积极临床价值。

  • 标签: 离断伤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0名PICU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对GHQ-12评分总分≥4分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PICU患儿家属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7.3%。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30例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焦虑自评(SAS)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5)。结论PICU患儿家属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针对有心理问题的PICU患儿家属,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PICU 家属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ICU患者是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英文简称。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门艺术,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付出,精心准备,如同画家或雕刻家创作艺术作品那样。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我必须说,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ICU患者由于自身的创伤和痛苦,环境的改变,没有亲人的安抚,导致患者产生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诊断患者的多种情感障碍,机动灵活地施以相应的情感护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营造融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患者 患者心理 心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心理学的现状,找出提高护理心理效果的方法。方法对目前护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分析护理人员护理心理水平不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提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对护理人员护理心理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得知应帮助护理人员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培养起乐观向上的精神,帮助患者积极地接受治疗,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结论护理管理工作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掌握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这样才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TURP术患者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理状态。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TURP术治疗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TURP术治疗的患者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TURP术 心理状态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不良心理状况,对治疗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可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不良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进行心脏手术后处于监护期的儿童行心理支持对其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共62例参与研究,按其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儿行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则行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心理行为。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不良心理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在统计学计算中其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为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行心理支持可有效矫正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以增加手术疗效。

  • 标签: 心理支持 心内直视手术 监护期患儿 心理行为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