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普外科非计划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普外科管道留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41例、PDCA循环管理);分别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其非计划等情况,并按照组别统计相关数据后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4%,且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7.07%,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普外科,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比例,因此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普外科 PDCA循环管理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导致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本院治疗肿瘤且行PICC导管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密切观察,统计非计划性拔发生率,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PICC置患者中有20例(13.3%)发生非计划性拔。而年龄、肘窝下置、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是导致出现非计划性拔的高危因素。结论肿瘤内科PICC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的概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肘窝下置、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应用高浓度药物密切相关。所以医务人员需要掌握PICC置的适应症,明确造成PICC非计划性拔关键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降低非计划性拔的概率。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放射技师对 大型医疗设备的模式分析。方法: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医院运营中起到重要的影响。 结果: 要加强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结论: 营造对医学工程技术学科重视的整体环境,促进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 标签: [ ] 放射技师 大型医疗设备 管控模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诊病房非计划性拔的根本原因,探讨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对策,有效固定导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1~2018.12留置导管(胃、尿、各类引流管)的病人,其中发生28例非计划性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患者自我感觉不舒适自行拔出9例、精神异常自行拔出3例、牵拉不慎滑脱8例(包括睡眠中拔出2例)、固定不牢固滑脱5例、呕出2例、打喷嚏滑脱1例,同时,发现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的高危因素。结论对留置导管的患者,改进导管材质及固定方法,加强工作责任心,实施心理护理,做好护患沟通及反复宣教,强调导管的重要性,加强巡视,积极寻找非计划性拔的风险因素,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急诊病房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中药质量的逐渐增强。当前,对中药质量的检查主要以事后检验为主,对过程药品的监管不重视,从而导致许多中药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要想彻底的控制中药产品的质量问题,应当重视中药制作中的过程技术。本文从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现状入手,对目前质量控制技术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提出以过程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为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化提供有利的依据。

  • 标签: 过程管控 中药质量 控制技术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对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的影响,为 ICU置患者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ICU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月期间收治需经口气管插管的 126例患者,分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 2组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发生率以及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率明显下降、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明显提高, P<0.05。结论:针对 ICU置患者,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率。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程序 ICU患者 护理能力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院内感染中进行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44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18.18%),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6.82%)较低(P<0.05)。结论在院内感染中进行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能够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管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52例新生儿,试验组应用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监测成功率为92.31%,对照组为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风险处理意识、风险要素意识、风险处理态度、风险处理意向、治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可明显提升新生儿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成功率,并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认知以及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风险管控
  • 简介:摘要:传统的 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16G或 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 2017年 6月—— 2018年 12月 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 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 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送管困难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传统的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16G或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送管困难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疫苗接种是指接种疫苗以帮助身体产生对疾病的免疫力,使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特定细菌和病毒的侵害,这成为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机制。免疫计划在世界范围内显著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全球通过接种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疫苗,挽救了数千万的生命。儿童接种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DTP3)疫苗,保护他们免受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残疾甚至死亡的传染病的侵害,以促进其儿童的健康发育。麻疹是一种病毒感染,具有典型的前驱症状,随后出现皮疹。麻疹以前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儿童疾病,被称为“第一次”典型的儿童发疹。对大多数儿童来说,麻疹是一种一次性的短期疾病;然而一些儿童出现并发症,极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本文主要对儿童计划免疫之中麻疹疫苗对于疾病控制产生的影响,以加强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水平。

  • 标签: 麻疹 儿童计划免疫 疾病控制 免疫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宫颈癌分段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并对其治疗计划的价值进行研究探讨。结果 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 96.7%的 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 PTV平均剂量 (5024±65.8)cGy; (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 (GTV)、临床靶体积 (CTV)、体积退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直肠、膀胱 40Gy的平均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 分段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 标签: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调强技术 分段计划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