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发际部位头皮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发际部位头皮缺损15例。结果术后15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转移后的皮瓣毛发的毛流、毛向与周围毛发基本一致,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可应用于修复发际部位头皮缺损,适用于发际部位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 标签: 改良菱形皮瓣 发际 头皮缺损
  • 简介:【摘要】 菱形皮瓣又称Limberg皮瓣,因皮瓣设计简便,术后具有良好的轮廓及质地,瘢痕较小,患者满意度高,广泛应用于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本文总结多例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手术经验,并绘制了直观的设计图,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菱形皮瓣的设计原理。术后采用POSAS瘢痕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大部分患者满意度良好,采用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菱形皮瓣 面部缺损 瘢痕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1994年-2002年根据Z字成形及几何学原理,应用改进菱形皮瓣转位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皮肤组织圆形缺损创面36例,其中有2个感染创面,创面缺损部位:头部8例、面部28例。皮肤圆形缺损创面直径1.5cm-3cm。造成皮肤创面缺损的原因有皮肤血管瘤、黑毛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等病灶切除术后所致皮肤缺损。结果34例伤口甲级愈合,外形美观,没有形成直线瘢痕;2例创面皮瓣远端中间部分1cm-2mm小范围皮肤干性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皮肤鳞状上皮癌病人在伤口拆线后按常规进行放疗,皮瓣没有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应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皮肤圆形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灵活性强的优点,是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方法。

  • 标签: 菱形皮瓣 肿瘤 修复 皮肤缺损
  • 简介:2005年4月以来,笔者单位对烧伤后蹼状挛缩瘢痕患者采用菱形皮下蒂瓣松解术修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烧伤后蹼状挛缩畸形患者12例共25个部位,其中腋部4个、肘部2个、会阴腹股沟区2个、颈部2个、腕部5个、指蹼10个。瘢痕形成时间为烧伤后2~13年不等,大部分质地较坚韧,外观差,跨关节处瘢痕挛缩呈蹼状畸形,受累关节活动受限。瘢痕张力线两侧皮肤在被动牵拉时均有一定程度松弛。

  • 标签: 蹼状挛缩畸形 烧伤后 下蒂瓣 关节活动受限 挛缩瘢痕 疗效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54例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旋转皮瓣、改良菱形皮瓣。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切口长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满意度,试验组面侧颧颊部缺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缺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面部缺损 旋转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烧伤后瘢痕挛缩应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 168 例入组,入选后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对比两组术后皮瓣成活率、挛缩瘢痕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挛缩瘢痕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烧伤后瘢痕挛缩应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皮瓣存活率,减少复发率,疗效更确切。

  • 标签: 烧伤 瘢痕挛缩 皮下组织蒂 菱形皮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资料为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在2019.01~2022.01治疗时间段,顺序编码分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20(传统皮瓣转移),实验组/20(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相较患者(1)围术期指标;(2)VAS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改善价值显著,(P<0.05)。结论: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疗效显著,积极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藏毛窦窦道切除 菱形皮瓣转移 骶尾部藏毛窦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比较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58例(皮瓣组),藏毛窦切除一期缝合术64例(缝合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4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皮瓣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缝合组(P〈0.05);皮瓣组手术时间大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除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操作并不复杂,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骶尾部藏毛窦 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 切除一期缝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