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药用植物是利用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狭义上是指研究人类传统的或民间的有关利用植物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广义还涉及植物药的种类鉴定、传统分类、编目,以及活性成分的分享提取、药理学研究等。本文章通过介绍课程改革任务、药用植物现状,初步探讨了具体改革措施。

  • 标签: 改革任务 课程现状 改革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托叶在各种类之间的形态差别。方法:测量长度、与叶柄合生的距离,观察分裂程度、形状及毛茸附属物等。结果:空心莓组托叶合生,狭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组内各种在长度、与叶柄合生距离、分裂程度及毛茸附属物等方面有差别;木莓组植物托叶离生,较宽,分裂。其中尖叶亚组为掌状全裂,裂片5。线状。长叶亚组为掌状深裂,裂片6或5。裂片线形。结论:托叶的形态及附属物在各种之间互有差别,有生药学鉴定意义。

  • 标签: 悬钩子属 药用植物 托叶
  • 简介:摘要:因恶性肿瘤,即癌症这一重大疾病对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建的严重威胁,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防癌治癌也成为了长久以来医学界重要的、热门的课题。现阶段,手术、放化疗和介入在抗肿瘤临床上被应用及推广,起着消灭癌细胞、消除癌组织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范围较为局限,尤其是放化疗还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相对而言,药用植物,即中药具备广谱抗癌作用、不产生耐药性、增强和保护生命功能、提高自身抗癌抗病能力、毒副作用低等优势。本文就药用植物抗肿瘤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用植物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方法在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对本校60例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观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30)、干预组(n=30),对所有学生均进行《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实验教学,常规组进行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干预组进行教学实验方案改进,分析两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学生自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率及学习兴趣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改革可改善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及学习兴趣。

  • 标签: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意义
  • 简介:摘要:黄精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黄精的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人工种植黄精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手段。黄精的种子具有休眠性且发芽率低,是黄精人工种植仍面临的技术难题。基于此,本文对黄精的繁殖技术、黄精种子休眠的破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探讨了各种繁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比较了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建立更加高效的黄精繁殖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 标签: 黄精 繁殖技术 休眠破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室间质控提高形态诊断技术水平.方法通过本科室近三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形态室间质评总结分析.结果积极参与形态室间质评活动,善于从室间质评反馈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细胞形态鉴别与综合分析能力.关键词细胞形态;室间质控Abstractobjectivethroughqualityimprovemorphologicaldiagnosistechnologybetweenmorphology.methodsThroughnearlythreeyearsintheministryofhealthraids(undergraduatecourseroomcentermorphologyinterstitialreviewsummaryanalysis.ResultsmorphologicalroomtoactivelyparticipateininterstiGtialreviewactivities,goodatlessonsfromventricularinterstitialevaluationfeedback,improvecellmorphologicalidentificationandcomprehensiveanalysiscapabilGityKeywordsCellmorphology;Cellqualitycontrol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5-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 用 BA600全自动生物显微镜,把 目前我校形态实验使用的 教学玻璃切片 全部 制作成数字切片 , 构建了我校形态数字切片资源库和 数字切片网络浏览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便可进行实验切片的观察、学习和交流,实现了形态实验课堂的网络化及资源共享,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效果。

  • 标签: 形态 学 数字切片 实验图像库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肱骨尤其是肱骨远端的特殊解剖形态,命名新的解剖名词,准确描述其结构特点,促进肱骨内固定器材的研究和改进.方法:选用青壮年不成对的肱骨12根,用3BCT(ThreeDimensoinalComputedTomography)进行扫描并重建,对骨表面特性及髓腔进行全方位的测量.结果:肱骨干大小结节以下大致呈圆柱体,其远段距髁部6.54±0.63cm(前屈距)处有向前的弯曲,称前屈角,为13.98±0.48度.髁上部逐渐变薄向内外扩伸形成内上髁及外上髁,而被鹰嘴窝和冠突窝分隔形成的两支称内上髁支和外上髁支,其中内上髁支宽:1.46±0.10cm,厚:1.38±0.10cm,外上髁支宽:2.07±0.09cm,厚:1.58±0.7cm,与纵轴的夹角称内上髁角和外上髁角,分别为:28.29±0.57度和34.15±0.65度.髓腔于髁上变宽薄,逐渐闭锁.结论:肱骨干髓腔无明显狭部,上端略大,向下端逐渐减小,末端矢径减小,冠径逐渐增大,不向内外上髁支内延伸.髁部前屈角,前屈距,内上髁角以及外上髁角等测量值变异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 标签: 肱骨 形态学 三维CT 3DCT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医学中,细胞形态检验是检验专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其是该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当下医疗单位中细胞形态检验高度自动化,如何使学生自主、高效掌握该项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改革方式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认为通过积极的教学时间改革,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细胞形态检验能力具有价值。

  • 标签: 细胞形态学 检验专业 实习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形态计量是指应用图像测试技术,取得描述生物组织宏观或微观形态的图像数据,并对它充分进行数学处理或推理,以对生物组织的形状与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形态与数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形态计量与其它医学信息处理分支学科一起构成一门日益引起人们兴趣...

  • 标签: 图像分析技术 耳形态学 应用 血管面积 神经末梢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需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黑、白两组,各40例,分别实施一般血液检测方式和细胞形态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的情况。结果:黑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效果在各方面显著低于白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诊发热患者47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例,共77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经采集两组血样后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后,比较血细胞形态检查组间、组内差异性。结果:(1)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发热患者各类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血细胞形态指标差异性:随患者发热程度升高,其血细胞形态检查中MCHC、Hct、MCV及RDW-SD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增长,且平均检测数值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血细胞形态检查后,可在明确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及相关指标后,对其发热病因予以大致评估,提升发热治疗针对性,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发热 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临床检验的血液检验异常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一共50名,两组采用血细胞形态方法进行观察,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异常阳性率显著提高(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热、贫血或者经血常规检查后列为危急范围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就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能够反映出患者真实病情变化,从而辅助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运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值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