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儿科519100;2.广东省珠海市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研究生519100)摘要目的观察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气道炎症及胶原沉积的分级。方法48只RSV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予感染后当天、3天、7天、14天,采用HE及VG染色观察气道外周炎症分级和气道胶原沉积分级。结果1、RSV感染组气道炎症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V感染组在感染第7天时气道炎症分级达最高峰,在感染第14天时,气道炎症分级下降(P<0.05)。2、RSV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当天至第7天未见明显胶原沉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染第14天时,气道外周可见明显胶原沉积(P<0.05)。结论RSV感染Balb/c小鼠后气道的炎症至少持续至感染后14天;在感染14天时气道外周可见明显的胶原沉积。

  • 标签: RSV Balb/c小鼠 气道炎症 胶原沉积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39-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病理变化联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慢性胃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5月~2021年6月,以患者碳十四呼气检验结果分组,无Hp感染组(n=42)、Hp感染组(n=33)。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胃粘膜病理检查资料后,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病理变化联系性。结果:(1)经分析两组胃粘膜病理变化特征后可知,Hp感染组胃粘膜中、重度炎症程度者(51.52%、33.33%),胃粘膜萎缩中、重度程度者(39.39%、36.36%),胃粘膜肠化进展中、重度程度者(36.36%、15.15%)及胃炎活动性进展者占比(72.73%)均高于无Hp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Hp感染为因变量,以炎症进展、胃粘膜萎缩、胃粘膜肠化及胃炎活动性为预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可知,Hp感染与胃粘膜病理进展严重性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病理损伤进展具有促进性,可加重患者胃粘膜损伤进展程度。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基于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之间的慢性胃炎患者抽选 50 例进行观察研究,将参选研究的对象分为两个组别,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在可能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 25 例;对照组在可能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下,属于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收集归纳两组患者验证的轻度、中度、重度构成比,分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对两组患者的炎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从而分析结果。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关联患者的胃炎验证程度,同时与胃炎的萎缩性、肠化程度、活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观察组的感染率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极强,可直接反馈患者的炎症程度、萎缩性等指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患者 胃黏膜 病理变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据调查显示,世界上患有慢性胃炎患者病例达到7亿人次,其中我国出现慢性胃炎的成年人群中超过50%,这表示2个人当中有1个就会出现慢性胃炎,当患者为萎缩性胃炎时,有较大的几率发生癌变。慢性胃炎发病率与患病因素有极大关联性,其中中国感染幽门螺杆菌占比是60%,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率有直接的关联性。本次就针对该方面进行分析。方法:主要对慢性胃炎病例进行分析,确定研究主体70例,以临床胃镜查体对患者做分组,其中为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症患者为对照组(16例),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观察组(54例),对此次阳性率、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相关性方面进行调研。结果:根据临床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率偏高;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的提升,胃炎病症程度、肠化程度、活动性方面也会提高。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胃粘膜病理变化息息相关,能够体现患者炎症状况、萎缩轻症程度。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参照组使用常规药物,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理变化。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ABI值(踝臂指数)和血管内径,研究组的ABI值优于参照组,血管内径大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ABI值,扩大血管内径,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临床推广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对临床诊断的相关意义。方法:研究时间段为 2018.4月 ~2019.4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软组织肿瘤病患,选取的例数为 70例,对病患的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大体的形态以及组织的形态等,对肿瘤的形态以及组织的结构进行了解,从而了解肿瘤病理学的形态变化对临床的诊断意义。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对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变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的确诊概率,确诊的概率数值能够达到 95%以上,满足了临床病理诊断的具体要求。结论:在对软组织肿瘤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对其病理学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的概率。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病理学形态变化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入选者均经穿刺活检诊断,对采集的组织通过特殊染色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实施诊断,比较不同检验技术的检出结果。结果;病理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检验明显比单一检测结果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患者接受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检测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microRNA作为非编码RNA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类长度约为21-23个核昔酸的调控性小RNA分子,他可通过mRNA剪切和抑制蛋白质翻译的方式调控靶基因。microRNA分子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比如发育、激素分泌、细胞稠亡、细胞分化和脂类代谢等在内的生理过程。microRNA分子还参与了一些病理过程,包括癌症、心肌梗死、房颤、心力衰竭、糖尿病、病毒感染和白血病等疾病。本文主要对microRNA在心力衰竭心肌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microRNA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质量控制对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病理标本展开分析,根据质控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病理诊断质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失误率为60.00%、观察组失误率为10.00%,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理诊断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100例病理标本中加强病理质量控制,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失误率。

  • 标签: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择1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术后均采取病理检查,观察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并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表明,全面患者都属于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100%,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胃镜检查一致率为44.67%。经过kappa 分析,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对胃癌病理类型判断不一致;两种方法诊断的胃癌分化程度一致率 69.33%,经Kappa 分析,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分化程度不一致。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胃癌患者病情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还存在不足,术后病理诊断仍然不能替代。

  • 标签: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制作的90例石蜡切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均为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HE染色,实验组加行增加HE染色。对比两组的染色结果合格情况。结果:实验组不同标本染色总合格率为93.33%,参照组不同标本染色总合格率为77.78%,实验组不同标本染色合格水平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染色结果合格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E染色在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于我院检验科并需要做HE染色进行相关病理诊断的800份石蜡病理切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切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HE染色效果及检测准确度的因素进行探讨,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800份石蜡病理切片中,来自胃肠肝胆的组织有200片,染色结果达到甲级的有197片,达标率为98.5%(197/200),来自骨组织的病理切片有200片,甲级染色的有170片,达标率为85%(170/200),来自胃肠活检的切片有200片,甲级染色的有182片,达标率为91%(182/200),来自脂肪组织的病理切片有200片,甲级染色的有180片,达标率为90%(180/200),总的染色达标率为91.12%;而在71份染色不达标的病理切片中,染色结果均匀性不达标的有20份,占比28.17%(20/71),染色结果清晰度不达标的有30例,占比42.25%(30/71),病理切片被污染的有11片,占比15.49%(11/71),切片脱落的有10片,占比14.08%(10/71)。且各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染色的结果直接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根据不同的组织切片,不同的疾病,应该采取相应的取材及染色措施,并且针对一些影响染色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的HE染色标本80例,所有标本均开展常规HE染色与改良HE染色,将常规HE染色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将改良HE染色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病理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病理技术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病理科400例石蜡切片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200例石蜡切片分为A组200例,采用常规HE染色,B组200例,采用改进HE染色,对比两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B组患者的染色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结论:通过将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染色准确率,进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辅助基层医院的病理科提高诊断准确率。目前我国远程病理会诊中主要应用静态图像诊断、遥控动态图像诊断、数字病理切片诊断三种方式。本文参考部分研究结果,对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基层病理科应用病理远程会诊的技术水平。

  • 标签: 基层病理科 远程会诊 应用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病理技术及数字病理诊断的应用对于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8例接受病理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病理技术及数字病理诊断的应用前后,分为对照组(应用前:2019年7~12月)151例和观察组(2020年1~6月)1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初诊、复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初诊准确率(95.54%>85.43%,χ2=9.226)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诊准确率(98.73%vs.96.69%,χ2=0.667)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应用数字病理技术及数字病理诊断,可以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及时、准确的检出相关疾病以及早期进行治疗。

  • 标签: 数字病理技术 数字病理诊断 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