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介绍了各种酸性氧化电位水(EOW)的物理性质、储存条件、应用条件对抗菌效果的影响,对EOW的抗菌机理进行了梳理概述。

  • 标签: 酸性氧化电位水 抗菌机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记录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75.6%下降到56.4%,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由(21±0.2)次减少到(15±0.61)次;人均抗菌药物的费用也有所减少;在特殊类、非限制类、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比干预前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有巨大的影响,它的实行能够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门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门诊 应用 影响
  • 简介:出血是战场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不是所有的创伤都适合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所以仍然需要一种有效的止血剂,目前有许多止血剂和敷料可用于控制严重出血。本文综述了最常用的无机止血剂,其中包括沸石和黏土基的止血剂,并讨论它们的止血功能以及诱导止血的结构特性,也涉及从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得到的重要发现。1止血剂介简控制不住的创伤出血可导致死亡,也会增加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感染的机率。

  • 标签: 出血 无机止血剂 沸石 高岭土 蒙脱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我院 2013年和 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数据,并选取使用排名前 5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年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到 2014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相比 2013年都有所下降,且 P< 0.05。同时在注射和口服抗菌药物种类和 DDDs上也呈下降趋势,并控制在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指标内,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小,预防感染效果最佳。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效的抑制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让其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整治效果显著,还需要继续专研,持续改进,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用药频率
  • 简介:【摘 要】抗菌药物指的是具备抑菌活性或杀菌的药物,此药物是可供机体全身应用的磺胺类、各抗生素以及其它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喹诺酮类、呋喃类、抗真菌类等),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口服给药、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等,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是参考药效学的一些参数来制定的。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的持续研发以及不断掌握对其作用机理,同时对其时间生物学、时间药理学的深入分析,促进传统给药方案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并已于临床所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与2014年7月-2016年6月作为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阶段,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相对于实施前明显下降,而使用合理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术前停药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及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门急诊每月开具的抗菌药物的处方160张作为研究资料数据,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将其分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的未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未实施组)与2020年3月-2021年3月开始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实施组),对比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未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前的未实施组相比,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后的点评组门诊、急诊的抗菌药物各项使用指标明显改善;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后的点评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占比明显降低,以上数据经分析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指标,进而有效的降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占比;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具有着积极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及各种检查报告单的统计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门诊处方、住院病历及各种检查报告单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了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了不良反应,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抗菌类中药整体抗感染的效果较好,大部分中药在抗感染的同时还具有消炎以及解热的功效,但目前许多抗菌类中药却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因此加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的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出抗菌类中药的药用价值就尤为重要。笔者对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其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 标签: 抗菌类中药 药理 药性 临床合理应用
  • 简介:1983年Marshall报告胃幽门螺杆菌(HP)以来,已明确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相关,HP在消化性溃疡、特别在十指肠溃疡(DU)发病学上的作用受到重视。“无HP无溃疡”的新观点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虽然HP如何引起溃疡还不十分清楚,但临床上抗HP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良好疗效及发病率减低已公认。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抗菌治疗 青霉素 慢性胃炎 十指肠溃疡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促进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收集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抽取的222例病历中有79.73%的患儿(共177例)使用抗菌药物,由用药途径来分析,151人(85.31%)采用静脉滴注途径,26人(14.69%)采用口服用药途径;我院儿科使用的抗菌药物有三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使用率最高占42.93%。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率,减少细菌耐药性。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随着医药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的不断上市,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武器,但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仍然十分普遍,尤其是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了药品资源的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多,阻碍了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我院由于诸多原因也存在着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分析如下。

  • 标签: 不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医学事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儿科门诊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处方,共计1370张,对抗菌药的使用种类、用药频率、联合用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儿科门诊 问题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