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张老师虽已年过8旬,但仍精力充沛双耳聪,满头乌发眼目明,牙齿坚固无脱落,腰直脖正手足灵,思维敏捷记忆好,睡眠正常两便通,面色红润有光泽,不胖不瘦无病痛。生活中的张老师每天除照常应诊外,业余时间还在电脑上“敲字”。究其原因这应归功于他天天坚持的一些“小动作”。

  • 标签: 养生 精力充沛 业余时间 老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以偏身投掷症为表现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报道,分析偏身投掷症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报道了本院诊治的1例病例,并检索相关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脑梗塞病例,急性期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反复投掷样运动,经脑梗塞常规治疗及普萘洛尔10mg口服后投掷样运动消失,结合相关报道及文献,考虑病变部位为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等部位。结论急性脑梗塞可出现病变同侧偏身投掷症,当安定类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尝试选用普萘洛尔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偏侧投掷症普萘洛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1月,选择上肢手术麻醉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丛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均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发挥作用,后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麻醉 麻醉优良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进行择期上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毒性反应,3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优点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丛神经阻滞和联合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丛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丛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间沟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阻滞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取超声引导的患者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50例。对两组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手术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神经阻滞效果研究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短,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②麻醉效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8%,显著低于研究组的100%,P<0.05,有可比性。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缩短了麻醉起效的时间,还使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临床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B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均行肌间沟丛麻醉,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15ml与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与0.9%生理盐水5ml混合液28ml.观察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评定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起效时间早于B组,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A组少于B组.结论B超引导下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关键词B超;丛麻醉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3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治疗的丛神经损伤患者 86 例,并对 86 例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丛神经损伤后 MRI 的表现特征和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过诊断后,丛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根离断或消失、迂曲或增粗,且有神经根袖形态异常,诊断阳性率为 83.58% ;丛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干增粗,邻近结构出现紊乱和水肿,诊断阳性率为 88.65% 。 结论: 对于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能够清晰的看到神经的损伤状况、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位于丛神经及其前中斜角肌周围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2003年7月~2006年1月,采用门诊收集病例,根据病情轻重分组,分别采用药物、局部封闭及手术方法治疗179例确诊为丛神经和(或)其属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其中采用药物、手法治疗89例;注射治疗74例,其中需要第二次注射32例;手术治疗16例,同时或分别进行双侧手术2例,需要第二次于术者1例。结果128例患者得到1个月~2年5个月随访。其中,药物手法治疗55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能维持现状。局部注射治疗58例(其中接受第二次注射者24例),2例出现心跳减缓,其余病例尢并发症发生,VAS评分情况:1分2例,2分16例,3分20例,4分12例,5分3例,6分3例,7分2例;第二次注射结果:2分5例,3分16例,4分3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10例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工作。结论丛神经及其属支涉及其周围众多神经,可产生众多症状;明确病因后,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效果欠佳者采用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臂丛神经 属支 神经卡压 综合征
  • 简介:目的报道丛神经解剖记忆方法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运用根干股束支记忆方法、平面记忆方法、神经记忆方法、数字记忆方法、混合记忆方法和推断记忆法进行记忆。结果通过系统学习丛神经解剖,掌握丛神经的组成与根干股柬支的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记忆,能全面有效地记住丛神经的解剖关系,对正确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效果显著。结论本记忆方法简便实用,对学习和掌握丛神经解剖结构十分有效。

  • 标签: 臂丛 神经 解剖
  • 简介:摘要丛神经是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研究目的探讨丛神经变异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 标签: 臂丛神经 变异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与传统盲探法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今诊治的100例临床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当中,将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盲探法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穿刺时间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穿刺时间、不良反应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在干预后临床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外科手术运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少,对神经阻滞更加完善,在临床上具备大力推广意义。

  • 标签: 超声下 臂丛神经 阻滞 传统盲探法 手外科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间沟丛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下进行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以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以0.2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相对于对照组的88.6%明显更高(P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经外奇穴颈穴系手三阳经交会,最能通利手三阳经脉,用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疼痛、痿痹。

  • 标签: 穴,颈臂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