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部位的肿瘤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手术,预后质量有一定的差异。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为主的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就乳腺X线摄影、CT、超声检查及磁共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要点和进展作系统的分析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 影像学 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胃肠结石的影像诊断和碎石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一年中收治的10例患者,分析影像诊断结果以及碎石治疗措施。结果:患有肠胃结石的患者接受影像检查之后,其主要的成像特征是胃内亦或是肠腔中有纤维状影亦或是卵石状。结论:运用影像诊断模式对胃肠结石进行诊断有较高的诊出率,碎石效果较优。

  • 标签: 胃肠结石 影像学诊断 碎石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部外伤影像检查及临床价值 。 方 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 自 20 16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使用不同影像方法的价值。 方法 :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为纳入时间,在来我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 40 例,对所有患者均行 X 线和 CT 诊断。对比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钙化病灶检出率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果: 行 X 线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于行 CT 诊断的准确率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行 X 线诊断的钙化病灶检出率 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优, 2 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 论 : 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使用 X 线和 CT 影像方法,其 X 线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详细的数据,将临床应用价值提升。

  • 标签: 乳腺肿瘤 X 线 CT 影像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患者胸部 CT 影像特征表现,探讨其对 NCP 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回顾 性分析本院目前收治已确诊 NCP 的 30 例患者完整影像资料,重点观察有无胸部 CT 异常,并对胸部 CT 异常阴影的病变分布、形态、密度、位置、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 胸部 CT 扫描发现 28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病变分布 : 单侧单叶 ( 右肺中叶 ) 病变 2 例 (7.14%), 单肺多叶病变 1 例 (3. 57%), 双肺多叶病变 20 例 (71.43%) ,双下肺病变 2 例 (7.14%), 双中下肺 3 例 72%) ;病变位置 : 病灶远离肺门 , 位于周边部位 15 例 (53.47%), 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 13 例 (46.43%) ;病变形态 : 病灶表现为斑片状、部分融合呈大片状 12 例 (42.85%) ,球形 11 例 (39.29%) ,两者都有 5 例 (17. 86%) ;病灶密度 : 磨玻璃样改变 11 例 (39.29%) ,实变 11 例 (39.29%) ,两者均有 6 例 (21.42%) ;病变分期:早期 11 例 (39.29%) ,进展期 13 例 (46.43%), 重症 4 例 (14.28%) 。结论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胸部 CT 影像表现 ;CT 扫描及影像分期有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动态评估,可用于临床治疗实践。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传统的放射治疗多通过医生对放射扫描的医疗拍片进行诊断,而诊断医疗拍片的依据是凭借对阅片的认知度与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共同完成,医生的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及工作经验的影响,易出现误诊,此现象是从事相关医学工作的弊端。为避免该问题出现,本文就医院放射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发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医院 放射科 数字化改造 影像
  • 简介:摘要: 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上 除了 采用核酸确诊以外,为了提高确诊诊断率,可以 结合 CT 影像诊断。基于此,本文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 CT影像征象特点分析, 以期对新冠肺炎诊断准确率提高有一点帮助作用。

  • 标签: CT 新冠肺炎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CT 影像在胸腹部创伤的表现和诊断结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 86 例作为检查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观察组应用螺旋 CT 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 CT 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及影像表现。 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符合率、气胸符合率、纵膈血肿符合率和脏器损伤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螺旋 CT 在胸腹部创伤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确诊率,诊断价值高,影像表现带有特异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胸腹部创伤 CT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临床医学影像标准化病人”的建设思路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从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概况入手,以临床医学影像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教学为切入点,探讨了“临床医学影像标准化病人”的建设目的、方法、特点,及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结果“临床医学影像标准化病人”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临床诊疗技能,增强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思维诊断能力。结论“临床医学影像标准化病人”是一种突出临床实训的高等医学教学模式,它在传统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选择统一的标准化病人作为参照物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升医学生临床能力,也培养了其知识运用能力。相信临床医学影像 SP 将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其也将会为实现培养可堪重任的临床医学影像学人才,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问题导向学习 标准化病人 临床医学影像学建设思路 临床教学 理论探讨
  • 简介:[摘要 ]影像是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建模技术与医学影像相结合,通多自动和半自动算法对影像资料的感兴趣区( ROI)提取大量影像特征,在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影像特征与临床诊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就影像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 放射影像技术在气管 - 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我院 201 6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所收治的 80 例患有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的患者 ,并且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个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CT对慢阻肺影像表型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诊的慢阻肺患者中选取12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T扫描结果、肺功能指标和呼吸肌肉功能。根据CT表现分为A型、E型、M型,比较不同表型的检测指标。结果:相比于A型患者,E型和M型以男性居多、住院频率和LAA评分更高,FEV1、FVC、PImax、PEmax指标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CT划分慢阻肺患者的影像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异,能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 标签: 慢阻肺 CT扫描 影像学表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在医学领域被提出已近200年。我们已经知道,真菌性鼻窦炎作为鼻科临床上常见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研究热度逐年递增,尤其是真菌性鼻窦炎鼻窦骨质变化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结合相关文献,本文对真菌性鼻窦炎的分类、发病机制及鼻窦骨质破坏的CT影像特征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组织学特点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用放射影像技术的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各1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X线平片予以诊断,实验组则使用螺旋CT进行诊断,把两组患儿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异物检出指数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文章应用到了 鼻窦冠状位 CT 对鼻中隔偏曲进行了观察同时探讨了其和 鼻窦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到了 754 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的 CT 片从中分出了正常组和 鼻窦炎组,统计了这两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几率同时分析了其和 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了高位偏曲和低位偏曲发生的机率。 结果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几率在这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没有明显的差异,但 鼻窦炎组中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生几率明显的高于了对照组。 结论 鼻中隔高位偏曲能够引起 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解剖异常,主要是和 鼻窦炎的发生相关。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 CT 、 MRI 影像对肝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在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将 40 例肝癌和 40 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 CT、 MRI等 影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观察对比 CT 、 MRI 扫描下的肝癌和肝血管瘤患者的体征,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形态、临床特征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肝癌与肝血管瘤的影像有明显差异,临床病理特征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和影像检查来进行鉴别分析,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CT MRI 肝癌 肝血管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0例的影像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我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10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超声影像多表现为团块状的实性占位,CT平扫为等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发现肿瘤内小片状强化,多数患者有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的情况,术后放化疗的效果显著。结论: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可应用超声和心脏CT扫描技术诊断,手术治疗对病情治疗效果显著,术后进行适宜的放化疗可增强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 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特征,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与信号高低、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结果:在60例腮腺肿块患者中,腮腺多形性腺瘤36例(40个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多呈分叶状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可见囊变,增强扫描呈“延迟渐进性强化”特点;腺淋巴瘤24例(35个病灶),好发于腮腺浅叶下极,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裂隙状囊变,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特点及贴边血管征。两者MRI图像 DWI均呈高信号,腺淋巴瘤ADC值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结论:正确认识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