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室间质控提高形态学诊断技术水平.方法通过本科室近三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形态学室间质评总结分析.结果积极参与形态学室间质评活动,善于从室间质评反馈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细胞形态鉴别与综合分析能力.关键词细胞形态学;室间质控Abstractobjectivethroughqualityimprovemorphologicaldiagnosistechnologybetweenmorphology.methodsThroughnearlythreeyearsintheministryofhealthraids(undergraduatecourseroomcentermorphologyinterstitialreviewsummaryanalysis.ResultsmorphologicalroomtoactivelyparticipateininterstiGtialreviewactivities,goodatlessonsfromventricularinterstitialevaluationfeedback,improvecellmorphologicalidentificationandcomprehensiveanalysiscapabilGityKeywordsCellmorphology;Cellqualitycontrol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5-01

  • 标签:
  • 简介:本文应用MIAS-300型图像分析系统对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各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8例进行了形态定量测定及比较分析,旨在探寻形态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建立数据库,为计算机协助诊断疾病打下基础。常规制片,用个体测量法及群体测量法分别分析了每例100-145个滤泡上皮细胞,获得6项参数,包括核面积,核周长,核形状因子,等效核直径,核黑度及核质比。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上述各项参数在良恶之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些参数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鉴别中有一定价值,为数学病理学研究提供了一定资料。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滤泡性腺癌 鉴别诊断 图像分析
  • 简介:本文在肿瘤细胞核形态的研究中引入分形论,选择临床上常见的肝癌,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核的形态,通过分形图像处理系统,采用数盒子的方法计算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数据的统计采用t检验在EPI-5在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发现:肝癌和正常肝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大于其拓扑维值1(P<0.01),即它们是分形结构。肝癌细胞核边界的分维是1.162±0.032,大于正常肝细胞核的边界分维1.060±0.017(P<0.00001)。上述研究表明:在电镜观察下(放大倍数5000-12000倍)肿瘤细胞核的形态是分形结构;分维定量地描述了肿瘤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对肿瘤病理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肝癌 细胞核 形态 分形
  • 简介: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从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56例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和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12个月VAS评分,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多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检验效能α=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87±0.32、6.78±0.22、7.110.23(F=0.542,P=0.58);术后7天VAS评分为2.67±0.33、3.2±0.30、3.13±0.26(F=0.764,P=0.47);术后12个月为4.20±0.23、2.54±0.21、2.31±0.21(F=96.4,P=0.003),通过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3,A组与C组比较P=0.002,B组与C组比较P=0.181。术后12个月三组的椎体高度变化分别为0.24±12、0.14±0.1、0.13±0.08(F=66.4,P=0.013),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1,A组与C组比较P=0.001,B组与C组比较P=0.211。术后12个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F=55A,P=0.021),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171,A组与C组比较P=0.023,B组与C组比较P=0.031。结论:PKP手术的骨水泥充填形态会影响术后病椎椎体高度的维持以及临近椎体的骨密度,平面支撑的骨水泥形态具有较好的应力分配特性,术后椎体高度丢失以及临近节段的骨质疏松程度相对较轻。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4.5%),Ⅱ型105例(52.5%),Ⅳ型19例(9.5%),Ⅴ型37例(18.5%),Ⅵ型30例(15.0%);无Ⅲ型骨折。在Schatzker分型的基础上根据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再分类。结果将胫骨平台骨折重新分为5种类型:①外髁骨折、外翻型损伤100例(50%)。其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外翻伸直位的轴向暴力。②骨折脱位型损伤24例(12.0%)。此型包括Schatzker分型中典型的Ⅳ型损伤及部分合并外侧半脱位的Ⅵ型损伤。其损伤机制为包含内外翻、旋转及轴向暴力的复合暴力,其中旋转暴力是导致膝关节发生半脱位的关键因素。③双髁骨折40例(20.0%)。此型骨折为膝关节伸直位的轴向暴力所致,即为SchatzkerⅤ型及部分不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Ⅵ型损伤。④后髁骨折、屈曲型损伤32例(16.0%)。后髁骨折是仅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由膝关节屈曲位轴向暴力所致。根据骨折形态,后髁骨折可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单纯后内侧劈裂骨折、单纯后外侧塌陷骨折及后内劈裂合并后外塌陷骨折。⑤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过伸型损伤4例(2.0%)。其损伤机制应为膝关节过伸位受到轴向暴力,骨折特点为胫骨髁前侧明显压缩,后侧完整。结论根据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5类:外髁骨折、骨折脱位型损伤、双髁骨折、后髁骨折及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 放射摄影术 损伤机制 骨折分型
  • 简介:形态计量学是指应用图像测试技术,取得描述生物组织宏观或微观形态的图像数据,并对它充分进行数学处理或推理,以对生物组织的形状与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形态学与数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形态计量学与其它医学信息处理分支学科一起构成一门日益引起人们兴趣...

  • 标签: 图像分析技术 耳形态学 应用 血管面积 神经末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猝死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以及法医病理形态学,为减少及预测冠心病猝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择选2019年3月-2021年5月间我院因冠心病猝死的60例患者法医实体检验案例资料,分别对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时间(猝死时间、发病季节)以及诱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以男性猝死患者较多,占比81.66%(49/60),猝死高峰年龄段为35-67岁之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建筑工在猝死几率上显著高于市民、干部以及其他职业;发病后5h内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时间段,春季较其他季节猝死人数更高;在冠心病猝死的病因及诱因上,由左旋支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者达到37例,占总数的61.66%,由左前降支并右冠脉狭窄者达到93.33%(56/60),可见左前降支狭窄累及右冠脉最为常见;结果发现,60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存在脑底动脉粥样硬化达到32例,占比53.33%,存在脾动脉及肾小球动脉硬化或纤维化样变达到44例,占比73.33%,同时患心肌梗死的患者有40例,占比66.66%,左心室扩张19例,占比31.66%;通过研究患者病发诱因发现,因争执、冲突而引发冠心病猝死的病例共有31例,占比51.66%,为诱发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中男性远高于女性,20例患者于平静状态发病并死亡,以男性多于女性,余下9例患者皆为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因冠心病猝死的病例中,以35-67岁的中年男性居多,农村户口的患者猝死率更高,其中争执、冲突是诱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且该类患者多具有高血压病变特点。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腔内膜诊刮标本诊断为恶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已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同时对所有已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按WHO的类型来分重新分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典型的I型子宫内膜样癌23例,II型癌7例,HE镜下表现I型呈典型的背靠背,腺体融合,筛网状,低级别呈轻度核异型,高级别癌细胞呈重度中到重度异型。变异的宫内膜样癌主是绒毛腺管样结构和胞浆内有粘液的细胞团分布于粘液样间质中。II型内膜癌细胞均呈高级别核改变,核大深染,结构上实性乳头状为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33例子宫内膜癌中,ER和PR在I型癌中有23例强阳性表达(图7),其中21例为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例阴性表达,为高级别内膜样癌。P16在所有I癌均阴性表达,在7例II型内膜癌中阳性表达。P53在I型癌中23例阴性表达,2例弱阳表达;在所有II型癌中弥漫阳性表达。Ki67在I型癌中指数较低,5%-10%,其中2例指数达60%;在II型癌中指数均较高,数值高达75%以上。结论:诊刮标本正确的病理诊断依赖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HE染色的镜下特点的精准掌握,注重免疫组化技术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少见及罕见类型要有必要的警惕性。

  • 标签: 子宫内膜样癌 免疫组化 高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面下1/3软、硬组织参数,探讨影响唇部形态的因素。方法临床筛选I类、II类及III类汉族女性错畸形受试者各40名,测量面下1/3软、硬组织参数,统计分析软硬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中,II类错畸形受试者的下唇高及上下唇高比与I类错畸形受试者存在统计学差异;II类错畸形受试者的面下1/3下份高度及面下1/3口裂比与I类错畸形存在统计学差异,III类错畸形受试者的面下1/3上份高度与面下1/3下份高度与I类错畸形受试者存在统计学差异。上唇高度与上前牙倾斜度及下唇高度与前牙覆盖大小间的存在正相关性。结论不同错畸形人群拥有不同的面下1/3软组织形态及比例,面下1/3的软组织形态受到面下1/3硬组织形态的影响。

  • 标签: 畸形 口唇软组织 面下1/3
  • 简介:目的获取正常人舌脱落细胞中不同细胞的形态计量学参数值及总体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的频率分布图。采集30例正常人舌脱落上皮细胞,涂片后作巴氏染色,应用MIPS-1图像分析系统对脱落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检测。测得了中层细胞,角化前细胞,不全角化细胞,完全角化细胞同脱落细胞的面积,周长,形状因子,等效直径和最大直径等形态计量学参数;分析了总体脱落细胞面积,形状因子面积,周长,形状因子,等效直径和最大直径等形态计量学参数;分析了总体脱落细胞面积,形状因子及最磊直径3项参数。获得了正常人舌脱落细胞中不同细胞的形态计理学参数及总体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值的频率分布图。

  • 标签: 脱落细胞 形态计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所参加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学间质评误报原因分析,找出对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的薄弱点,并针对性的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误诊,为临床对寄生虫疾病的诊治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本地区消灭寄生虫病做出应有的贡献。方法对2002~2014年(除2003年和2004年)所参与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回报成绩进行回顾分析,利用EXCEL表格对11年的135幅寄生虫图片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其误报原因。结果本实验室11年中参评的135幅全国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图片中,124幅与参考答案一致,11幅与参考答案不符合,正确率为91.85%误报率为8.15%。结论从事寄生虫形态学的工作人员对各类人体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鉴别能力不足,尤其对少见、罕见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较差,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并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才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 标签: 寄生虫 室间质评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就目前来看,损伤程度评定是临床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对于成伤机制的鉴定有限。但是,在一些案情并不清晰、明了的案件里,成伤机制的分析及其判断对于案情的准确定性、查明以及合理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成伤机制的基础上,对X光片下骨折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成伤机制分析及其判断的相关问题。

  • 标签: 成伤机制 X 光片 下骨折形态特征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63-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形态学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及检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取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血常规检验,观察组行血常规、形态学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经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后可知,对照组EO、MO阳性检出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WBC、PLT、NE、LY阳性检出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可在全自动血常规检验阳性报警基础上经人工镜检,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可参考性,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完善检验依据。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老年心衰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期间使用心脏超声检查,对其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评价分析。方法:以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2019年到2020年在我院进行心衰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为60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A组以及B组,A组患者属于收缩性心衰,B组患者属于舒张性心衰。对A、B两组患者的心脏形态以及功能进行评价,对比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频谱E峰、A峰比值E/A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及E/A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 A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内径指标高于B组患者。结论:使用心脏超声检查的方式,对老年心衰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形态进行评价,可以有效鉴别心衰的类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 标签: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老年心衰 心脏功能 心脏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的改变情况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到2021年7月间抽取82例运动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经由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n=41。对比组接受常规治疗,分析组增加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分析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明显更高,P<0.05;分析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改变情况,提高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值得参考。

  • 标签: 运动损伤 腰椎形态 康复治疗 功能障碍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随机选择的77例自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发热患者归入研究组,将随机选择的85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查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MCV、MCHC、RDW-SD及HCT检验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为临床进行病情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制定病情干预方案提供指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血液检测出现异常的患者共7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72例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开展对比实验。同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人员的红细胞压积为(37.49±2.41)%、平均红细胞体积为(81.93±2.24)%、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为(13.94±2.19)%,而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的三项指标的数值分别为(38.94±1.65)%、(82.57±3.59)%、(14.86±2.22)%,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血细胞阳性率为91.67%,显著的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对照组数值为9.72%,两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存在临床普及的必要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