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与实施成效。研究方法以干预机制的实施作为分界点,在本次实施前后各12个月份中分别选中100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传统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方法,而对照组使用心内科的护理安全措施。结果观察组主动报送潜在危险事项例数、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所发挥的前馈控制和预警作用,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基层医院心内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 安全意识
  • 简介:摘要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工艺与高科技日趋结合,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却未能跟上食品新业态的转化,对于网络食品销售、国外代购、新型食品工艺流程等新型风险没有形成有效的防范方法,针对我国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本文探讨了防范机制如何将决策于“不确定性”的挑战变为规制于“确定性”风险清单的机遇,剖析了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宏观架构、微观清单等多元化进路,以确保机制运行符合社会实际,本文精髓在于结合网格化、清单式新思维,以“互联网+”新技术为依托,融合多元化风险治理工具,构建我国新型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 标签: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ldquo 清单式&rdquo 精细规制 &ldquo 互联网+&rdquo
  • 简介:人员因素作为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关键一环,也是血站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单位往往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较少关注团队中的“短板”,同时因为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给血液质量安全留下了隐患.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1例典型事例,对不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按照法律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启动退出机制,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置,消除血液质量安全隐患.

  • 标签: 退出机制 法律风险 行为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手术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分析手术室常见风险及原因,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安全质量 护理满意度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将120名被试作为干预措施执行的时间节点,在执行前和执行后11个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心内科有关疾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系统性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主动报告潜在危险项目的次数,护理失误事件的发生次数,护理品质评分和病人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主动 报送潜在危险事项的例数、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都比对照组高,但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 显著(P

  • 标签: 患者安全 循证护理 前馈控制 预警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320例手术治疗患者,160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后实施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160例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后实施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情况,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率为11.8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手术室 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纳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100例手术患者以女性为主(对照组,n=100)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的100例手术患者以女性为主(观察组,n=100)为观察对象,以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值得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干预 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保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JCI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6降低患者因跌倒/坠床的风险,采取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住院患者因跌倒/坠床所发生的伤害,减少发生率。方法引进JCI国际标准对医院进行管理,采用根本原因分析(RCA)和(5W)的方法,确定导致患者跌倒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结果预防工作是最有效的措施,病人的疾病原因、健康宣教程度、家属陪护能力以及不安全的环境是造成患者跌倒的重点要关注的原因。结论完善医院相关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患者跌倒评估制度、医疗/护理交接班制度、患者交接管理制度、高风险病人管理制度、医技检查预约制度等,加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评估着手、进行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落实,改善住院患者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标签: JCI 跌倒/坠床 根本原因分析(RCA)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6年10月开始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分别选取应用前、应用后可复用的物品器械12834件、13068件,观察管理效果。结果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消毒不合格率、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应用前,服务质量评分、物品质量评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后,可提升管理效果,增强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生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综合优化。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和实际案例,本文首先剖析了医生实验室面临的安全挑战,包括设备维护、生物安全、数据管理和突发事件等方面。其次,提出了建立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性,包括明确的计划、风险评估、培训和数据保护。最后,强调了不断改进和学习的文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验室环境。综合优化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医疗实验室的整体效率、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为医学领域的进步提供支持。

  • 标签: 医生实验室 安全管理 事故应急响应 安全性 医疗实验室运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危机预警机制在老年普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2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护理法,观察组46例引入危机预警机制。对比两组患者管道护理不良情况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0.87%)显著高于观察组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52%),观察组患者管道安全护理总满意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管理安全护理总满意率(82.61%)。结论:危机预警机制在老年普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增加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危机预警机制 老年患者 普外科 管道安全管理
  • 简介:为构建医疗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我院推出了以“十三大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为核心的立体式医疗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全过程、全时段的医疗质量自控和互控,推进了医疗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较好的预防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医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 管理 机制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对于重症病房护理管理尤其重要。如何应用管理策略对重症病房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积极性,是每位护士长值得深思的问题。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分支机构。JCI的服务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规范医院管理,为患者提供持续、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

  • 标签: JCI标准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