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儿科临床输液治疗情况,分析了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介绍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对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紧急护理措施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探讨。

  • 标签: 儿科输液 发热反应 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小儿发热是最常见的一种儿童疾病,3岁以下的儿童较为常见,可能会引发肺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如果未及时就诊就可能会导致持续高热等并发症,对儿童脑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家长对小儿发热的认知是一项尤为重要的人物。一般都会针对小儿发热会进行护理措施,在护理中还会分为一般护理和在一般护理下增加健康教育,这样就会使儿童的病逐渐好起来。基于此,本文就从小儿发热产生的原因和引发这种疾病的并发症现象,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疗效。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及时采取措施,使儿童免受一些病痛折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发热门诊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对发热相关知识及护理行为的掌握情况。结果相较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在发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行为转变率上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热门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能够帮助其提高行为转变率,提高自我保健及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发热门诊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发热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容易出现发热且热退后易迅速回升,因而医护人员及小儿家长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家长大多不熟悉医疗,缺乏辨证护理知识,且酒精擦(浴)、冰敷(冰袋降温法)普遍运用,在护理方法上的千篇一律,使得很多因伤湿而发热者病情缠绵难愈,变证丛生。笔者试从中医理论,浅谈小儿太阴风湿表证发热的护理要点。

  • 标签: 太阴风湿表证 护理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特点,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不良的卫生习惯。方法:护理人员熟悉相应的传染病的法律法规,传染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要点,制定和规范发热门诊常见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制度和内容,对 2165例发热门诊的留观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和个性化地实施了规范的健康教育。结果:杜绝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扩散,提高了护士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发热患者 健康教育 杜绝 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发热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针对发热患儿,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疗效理想,能够快速缓解其症状,恢复其健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银翘散 小儿 发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Ⅲ (ORSⅢ)在小儿发热方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共96例小儿发热患儿,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 48例、占 50%,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积极给予退热治疗,采取摄入白开水治疗 ;观察组48例、占 5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积极给予相同的 退热治疗, 采取ORSⅢ治疗;以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显效率。结果:两组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对比,观察组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 41例、占 85.42%,对照组临床总显效 31例、占 64.58%,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ORSⅢ在小儿发热方面的临床疗效较为明确,作为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补充,对于加快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儿发热 口服补液盐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加味青蒿鳖甲汤及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疾病治疗有效率及Karnofsky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联合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使用西药治疗组患者84.0%(P<0.05)且观察组患者体力增加与稳定维持人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且体力减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应用青蒿鳖甲汤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患者体温且停药后体温回升率较西药更低,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且作用持久,可在治疗发热的前提下发挥药物本身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标签: 加味青蒿鳖甲汤 晚期肺癌 癌性发热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s-CRP在呼吸系统发热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份至12月份我院急诊科的120例呼吸系统发热疾病的检查记录及同期30例保健科体检健康的检查记录。结果发热组细菌感染的hs-CPR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健康人及病毒感染的患者hs-CP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呼吸系统发热疾病细菌感染患者的hs-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病毒感染的患者,因此,hs-CRP是检查呼吸系统是否细菌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hs-CRP? 呼吸系统? 发热疾病? 细菌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4 年 7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发热患者和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 120 例健康者分别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对比各项血细胞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 45.83% < 0.25% )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受检者的 Hct[ ( 44.22±3.92 ) % >( 35.42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热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急诊病人就诊常见的主诉或症状之一1-2。1961年Petersdorf和Beeson首先提出了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的定义发热体温超过38.3℃,持续3周以上,住院1周未能确诊者3。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1999年4我国举行发热性疾病的研讨会,提出FUO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在无需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对产后发热患者予以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发热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和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退热时间分别为(9.47±1.32)×10-9个、(1.21±0.5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治疗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婴儿不适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不中断母乳喂养产后发热疗效确切,有利于较短时间内退热、改善炎性反应,且不会对产妇及婴儿带来不利反应,安全可靠。

  • 标签: 产后发热 补中益气汤 不中断母乳喂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发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其选择无发热的健康体检人4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细胞染色镜检。结果经过测定,观察组的HCT、MCV、RDW-SD、MCH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而MCH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发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细胞状况有一定的关系,血细胞状态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变化。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发热疾病 诊断 染色镜检
  • 简介: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一种肿瘤,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高血压。迄今为止,国内外报告过若干例表现有发热症状的嗜铬细胞瘤病例。笔者诊治1例以不明原因发热为唯一临床表现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且实验室检查提示显著的炎症状态,而无高血压等其他嗜铬细胞瘤的典型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炎症状态 临床表现 高血压 阵发性 持续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C、DC、NAP和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发热患儿WBC、DC、NAP和骨髓细胞学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发热患儿WBC、DC、NAP和骨髓细胞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WBC计数升高38例(76%),正常6例(12%),减低6例(12%);DC表现为正常6例(12%),异常(44)例(88%);NAP的阳性率、积分均增高36例(72%),正常或减低14例(28%);骨髓细胞学表现为异常47例(94%);大致正常3例(6%)。结论WBC、DC、NAP和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测对儿童发热疾病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WBC DC NAP 骨髓细胞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用药方法对于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4 年 3 月 ~2016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7.06% > 79.41% )相对更高,而症状消失时间 [ ( 3.19±0.59 ) d <( 5.14±0.85 ) d]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 ( 6.85±0.64 ) d <( 10.19±1.22  ) d] 以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 [ ( 6.55±0.61 ) d <( 10.71±0.92 ) d] 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联合应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其对于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着显著的疗效,有助于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痰热清 利巴韦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