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优缺点和手术技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的11例切口疝杂交修补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切口疝杂交修补术全部成功。杂交手术原因:腹腔镜下粘连分离出现肠破裂1例,8例因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而中转;2例因疝囊巨大,需要整形转为杂交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0±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6±30)m1;患者术后24、48和72h疼痛视觉评估评分为(5.9±1.8)分、(5.1±2.O)分和(3.4±1.3)分。术后住院3—9d,平均(5.3±1.8)d。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4±8)个月,术后浆液肿1例,无切口疝复发,无血肿、感染、肠漏及术后腹壁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运用杂交修补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解除后原位再发骨折的原因,拟定有效对策。方法对该院16例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解除后原位再发骨折患者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6例,随访时间为8个月至4年,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严格把握内固定解除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度,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避免内固定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再骨折 原因分析 对策 长骨骨干骨折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了股动脉内膜剥脱及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支架(1.51±0.75)枚,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增加0.54,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0%(8/47),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73.6±384.4)天。随访中有4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闭塞。应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7.8±2.2)%,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6.3±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围手术期结果及早期随访效果理想。

  • 标签: 杂交技术 髂动脉 股动脉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