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占10%,采用金标法做HBV快速检测是血站外出采血时淘汰HBsAg阳性献血者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采血合格率,保证血液质量,且节约血液资源。笔者曾用两个厂家金标试剂,对2120人开展HBV快速检测合格后采血,回站再用两家不同试剂作ELISA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ELISA HBSAG 弱阳性
  • 简介:摘要: 研制克拉霉素( CLM)缓释微丸,先将其制备成速释的固体分散体,再以固体分散体为原料,加入 HPMC等骨架缓释材料,挤出滚圆法制备克拉霉素缓释微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溶出度为指标对处方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工艺筛选为:固体分散体时 CLM与聚维酮( PVP)之比 1∶2, CLM与 PVP、大豆磷脂之比 1∶2∶1;缓释微丸中固体分散体的量为 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用量为 4.5%。克拉霉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 标签: 克拉霉素 缓释微丸 制备工艺 释放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对比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体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鼻塞、头痛头晕、嗅觉等临床体征VAS评分明显较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选用克拉霉素治疗鼻窦炎患者效果更好,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具有更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鼻窦炎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治疗效果 临床体征 不良反应
  • 简介:克拉霉素制成阴道栓剂,该栓剂以甘油,明胶,丙二醇为基质,并对制剂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制备的基质比较理想,质量可靠,克拉霉素平均回收率100.16%(n=6),RSD=0.91%).

  • 标签: 克拉霉素栓剂 制备 质量控制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结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奥美拉唑结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分析我院应用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门诊98例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拉霉素和雷贝拉唑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胃溃疡疗效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腹痛完全消失的患者占总70.41%,腹痛得到缓解的患者占21.43%,腹痛较之前无明显改善占总8.16%;治疗前后体内的各类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含量变化显著,且治疗后各类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含量更加接近正常范围;共有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14.29%。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克拉霉素、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联合用药治疗,不仅能有效治愈患者的胃溃疡,还能调节患者体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胃溃疡疗效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类在配药的环节及静脉泵入的调速过程中有很严格的要求,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做好静脉泵入管理对减少或防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为重要。方法对在科1例静脉泵入类的患者按类克药物的静脉泵入要求进行管理。结果本例病例因按要求进行静脉泵入管理,用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过敏反应。结论正确使用类静脉泵入罗恩病患者,能达到并维持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类克 静脉泵入 克罗恩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全球疫情再度爆发,让人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全民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在全民健康体系的建设中,将医疗企业资源重新配置,有效配置,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面临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对比休克患者经外周测血糖和经抽血气,分析两种血糖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休克患者,同时行经外周测血糖和经抽血气测血糖,对比两种方法最终的测定结果,计算相关系数。结果:经抽血气测定的血糖水平低于经外周测定的血糖水平,p

  • 标签: 休克 血糖值 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慢性胃炎病患进行奥美拉唑结合克拉霉素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选我院74名慢性胃炎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6月,按照其进院的顺序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37名病患分为一组。X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奇数,对其使用奥美拉唑结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选择奥美拉唑肠溶片,给药方式为病患自行口服,剂量为20mg,另外辅以500mg克拉霉素药物进行治疗,最后再选择1g阿莫西林药物。给药方式均为口服。Y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偶数,对其使用与X组病患除奥美拉唑肠溶片后的同类型同规格的药物使用同样的病患自行服药方式进行治疗。将X组与Y组病患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X组与Y组病患治疗情况得出,X组病患治疗后呈现临床疗效更假,且病患对治疗体验更为满意,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奥美拉唑肠溶片 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 克拉霉素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5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入院前8天因右外耳道化脓性炎症而服克拉霉素片,每次0.25g,每天2次,服用3天后出现全身乏力、纳差、尿黄,当时未加注意仍继续服用克拉霉素3天,上症无缓解,而停用克拉霉素,近2天来症状逐渐加重,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而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及饮酒史。查体体温、血压正常,神志清,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脾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轻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反射未见异常。肝功能ALT2634U/L、AST1212U/L、Tbil172.3umol/L、DBil133.7umol/L、ALP144U/L。HBsAg、HBeAg、抗—HBe、抗—HBc均阴性,抗一HBs阳性,抗一HAV—IgM、抗一HEVIgG、抗一HEVIgM、抗一HCV均阴性。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尿常规胆红素3(+)、尿胆原2(+),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实质回声偏低,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脏不大。入院后给予甘草酸二胺、硫普罗宁、丹参酮、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综合治疗。人院第7日,患者乏力、纳差等症明显减轻,但皮肤及巩膜黄染无明显消退,复查肝功能ALT663U/L、AST79U/L、Tbil160.2umol/L、DBil127.2umol/L、ALP132U/L,PTR1.07。继续予护肝、退黄等治疗。6月21日,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ALT35U/L、AST32U/L、Tbil32.3umol/L、DBil18.7umol/L,复查B超肝内实质回声正常、肝内血管纹理清晰。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而痊愈,最后诊断为重型药物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小儿胃炎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 45 例。 对照组患儿 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 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 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 ,与对照组的 11.1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克拉霉素 替硝唑 小儿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CRS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克拉霉素治疗能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克拉霉素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危急快速报告方式。方法对我院2016年检验危急快速报告分数进行排序,筛选出前10名科室的危急快速报告情况进行研究,设计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与双通道报告检验危急的标准、流程并进行实时监管,对比两种报告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2016年我院的危急快速报告份数共1265份,其中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份数是631份,双通道报告份数是634份,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时间是(1.2±0.3)min,医生回复时间为(1.9±0.4)min;在双通道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时间是(0.7±0.2)min,医生回复时间为(1.1±0.3)min;双通道报告的回复时间显然短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对比差异较大(P<0.05)。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率是90.0%,医生回复率是79.7%;在双通道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率是99.7%,医生回复率是97.6%;双通道报告的回复率显然高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双通道报告方式在检验危急快速报告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方式,可明显建设护士与医生的回复时间,且有助于提升回复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检验 危急值 快速报告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