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亲属活体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在手术治疗过程,做好手术配合与护理已经成为提高肾移植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研究中,本文详细介绍了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手术配合及其护理手段,希望为进一步提高肾移植水平提供支持。

  • 标签: 活体肾移植 手术配合 护理 亲属
  • 简介: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亲属抑郁情绪状况。方法将80名抑郁症患者亲属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正常家庭的80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被试的抑郁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6.25%,对照组为5.00%,研究组抑郁情绪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x2=49.450,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对患者治疗的同时,对其亲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抑郁症 亲属 抑郁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亲属肾移植供者6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分析术后腹胀产生原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为(20.5±3.6)h,明显少于对照组(42.3±4.8)h,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展开分析,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缩短腹胀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亲属肾移植 供者 术后腹胀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亲属陪护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具体影响。方法:于我科2020年1月份到2021年6月份入院接受治疗,并处于早期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68例,均实施非亲属陪护,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性健康教育)与观察组(针对性健康教育),从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76.47%;并发症发生率20.58%;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97.04%;并发症发生率2.94%,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亲属陪护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实现疾病的好转,使之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非亲属陪护 健康教育 脑卒中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宣教模式在肝脏肿瘤手术患者亲属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脏肿瘤手术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的健康宣教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观察组在传统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对亲属的多形式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亲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亲属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分别为94.28%、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两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肿瘤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状态,充分认识并理解患者家属的行为表现,并与之沟通,对其进行多形式的健康宣教。

  • 标签: 多形式宣教模式 肝脏肿瘤手术患者亲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宣教模式在肝脏肿瘤手术患者亲属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肝脏肿瘤手术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的健康宣教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观察组在传统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对亲属的多形式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亲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亲属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分别为94.28%、 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两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多形式宣教模式 肝脏肿瘤手术患者亲属 效果
  • 简介: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之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手术,无论供者或受者,在围手术期不同阶段更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1]。本院移植中心针对供受者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肾移植术 围手术期 受体 供体 肾移植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干预措施对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早期筛查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97例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随访干预至少满1年,采用自制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访干预后,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的乳腺癌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在乳腺早期认知度、自我检查和超声检查等早期筛查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但在乳腺钼靶摄片检查方面不太重视(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用行之有效、易于接受的早期筛查方式,对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进行干预.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症早期检测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慢性呼吸衰竭致气管切开后患者亲属在照顾过程中的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Icu呼吸衰竭致气管切开后患者亲属13名。[结果]运用Colaizzi分析,得到ICU呼吸衰竭致气管切开后患者亲属在照顾(探视)过程中的呈4个主题负担过重、失去自我、渴求支持、实现价值,存在巨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结论]医护人员在对入住ICU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关注的同时加强对亲属的关注,及时了解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不同阶段,尽可能的满足亲属的合理要求,对其提供足够的医疗性、信息性、情感性支持。

  • 标签: ICU 慢性呼吸衰竭致气管切开 亲属 质性研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66-02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肺炎住院患儿护理及近亲属健康教育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择100例在我院住院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因对患儿临床给予护理方案不同,故将其分两组(均50例),参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为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患儿近亲属疾病认知评分、近亲属满意度,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肺炎住院患儿护理及近亲属健康教育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明显,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消失,提升患儿近亲属对疾病认知,增强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肺炎患儿 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SDS、SAS量表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3d内及1mo后对陪护亲属进行测评;并将亲属分为干预组(n=31)和未干预组(n=31),对干预组进行临床干预。结果62例住院患者亲属3d内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临床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亲属 焦虑抑郁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照研究护理干预在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思考对家属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86例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利用随机取数均匀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狂躁情况和抑郁状况,统计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掌握状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狂躁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更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知识掌握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4.96;P<0.05)。结论 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及家属护理干预,能够舒缓患者抑郁情绪,降低躁狂现象发生,家属疾病认知程度显著升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对照研究 思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方法:对2018.01-2021.12区间收集整理我县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选取,筛查其200例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同时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一级亲属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耐糖量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发病率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均较对比组更高,HDL-C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健康体检者更高,且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等均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需加强环境、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患病率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如今,肠蛔虫症在卫生条件改善后其发病率大大减低,病情也大大减轻.但仍为不少患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传统的驱虫是患儿睡前口服肠虫清(阿苯达唑)驱虫,但该方法在部分患儿的驱虫效果并不理想.肠虫清口服后,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该药物能抑制寄生虫摄取糖原,继而使寄生虫缺乏能量,使寄生虫的吸盘无力,失去粘附肠壁的动力,继而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且随着药物的代谢消除.寄生虫将重获动力,我运用药物驱虫的同时加用泻剂----乳果糖.增加肠蠕动,使寄生虫在未恢复附着力之前将之排出,大大提高了驱虫效果.其方法如下中图分类号R7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2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陪护亲属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我院其他科室住院患者陪护亲属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陪护亲属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并给予观察组陪护家属心理干预,分析观察组陪护家属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陪护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陪护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陪护家属必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陪护家属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