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本地区献血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原因和特点,为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健康献血进行血型鉴定,将正反定型不合的血液标本送血型参比室做进一步鉴定,并分析原因和特点。结果285282例血液标本中,共检出ABO正反定型不合375例,阳性率0.131%,其中男性阳性率0.104%,低于女性阳性率(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原因分析中,特异性抗体引起的295例,占78.7%;冷凝素干扰28例,占7.5%;非特异性抗体21例,占5.6%;抗-M(26.1%)、冷抗体(23.4%)及ABO亚型(20.7%)等是引起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特异性抗体;AB型中的AxB亚型(27.9%)、A2B亚型(13.1%)和B型中的B3亚型(11.5%)等是引起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ABO亚型。结论献血人群有一定的ABO正反定型不合发生率,多种原因可导致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发生,通过准确的血型鉴定和原因分析,才能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重要的建议。

  • 标签: 血型鉴定 疑难血型 不规则抗体 ABO亚型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HIV感染/病人实施健康宣教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CDC确诊阳性的无明显机会性感染的100例HIV感染/病人,进行为期半年的全方位健康宣教,评价健康宣教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健康宣教前后HIV感染/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结论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HIV感染/病人的总体知识,改善HIV感染/病人的知信行,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 标签: HIV感染者/病人 健康宣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及试剂对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调查分析26例梅毒血清阳性。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检测待测血清,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和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结果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方法初检我院患者血清,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检测10例阳性血清,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者;用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6例阳性血清,共检测出6例阳性患者。结论患者的潜在疾病可能导致机体释放交叉诱导抗原;患者可能有共生螺旋体诱导交叉反应抗体;被检测的血清必须用梅毒Reiter菌株稀释,然后进行抗体测试。

  • 标签: 梅毒 患者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胃镜检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性分组对比,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组36例。结果观察对比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及呼吸均无明显变化,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141.28±11.34)mmHg、心率(83.06±5.21)次/min及呼吸(21.34±2.08)次/min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97.22%,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胃镜检查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的不适感,从而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镜检查 舒适护理 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分析高台地区献血浆原料血浆蛋白成分的分布。方法 采用双缩脲法和折射仪法对原料血浆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血浆蛋白电泳方法对血浆中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2016和 2017年度的差异。结果 对 50名献血浆的血浆采用折射仪和双缩脲两种方法进行了检测分析,折射仪法检测结果为 58.0±0.67g/L,双缩脲法检测结果为 58.1±1.61g/L,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采用血浆蛋白电泳的方法对原料血浆血浆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献血浆的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分别为 54.5±1.8%、 3.9±1.0%、 8.4±1.2%、 11.4±1.1%、 5.9±1.4%和 15.9±1.9%。所有献血浆血浆中白蛋白百分含量大于 50%,符合《中国药典》( 2015年三部)的判定标准。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 2016与 2017年度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对高台地区献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和蛋白分布进行检测分析,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和献血浆的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献血浆者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老年病人照顾预防跌倒知识和行为。方法本文选择了200例老年病人照顾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了老年病人照顾的预防跌倒知识了解程度、跌倒知识来源、预防跌倒态度、预防跌倒行为能力。结果据统计,有46.67%的老年病人照顾并不了解预防跌倒知识,有70%的老年病人照顾跌倒知识来源是生活体验,有20%的老年病人照顾预防跌倒态度不够端正、有45%的老年病人照顾预防跌倒行为能力较差。结论针对老年病人照顾预防跌倒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和行为不够规范的事实,老年病人照顾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 标签: 老年病人照顾者 预防跌倒知识 预防跌倒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干预在提高献血舒适度、满意度、改善疼痛感受方面的价值,为献血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心血站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献血192例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96例的观察组(舒适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献血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舒适度以及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利于献血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疼痛程度的减轻,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舒适度 献血 疼痛程度 满意度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实施计划生育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本单位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受计划生育手术16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组,各组80例。对照组按照一般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不对患者进行专门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方式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采取HAMA评量表和HAMD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比护理前降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实施计划生育术的效果满意,可以有效地减缓手术的负面情绪,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实施计划生育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路径护理对体检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体检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健康体检路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戒烟戒酒、坚持锻炼、合理饮食、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路径护理能够改善体检的负面情绪,改善体检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路径 护理 体检中心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护理后上述观察指标都明显低于甲组,但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 健康教育 干预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来血站无偿献血的志愿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献血,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献血55例,对照组无偿献血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站无偿献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站无偿献血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成年抑郁和焦虑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前来门诊咨询的50例成年抑郁和焦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接受一般治疗的咨询为对照组,另外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接受心理治疗的咨询为研究组,分析两组咨询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心理治疗前,ADL、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心理治疗后,研究组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ADL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成年抑郁和焦虑常规治疗基础上继续给予心理对症治疗,能够显著的缓解咨询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其精神状态。

  • 标签: 心理治疗 成年人 抑郁和焦虑者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对红河州 11年来无偿献血用血报销情况调查,分析红河州无偿献血用血报销总体发展趋势。 方法 对红河州用血报销标准、资金来源,献血本人及亲属用血报销比例、用血品种及金额、报销网点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无偿献血及其亲属用血报销人次和金额均逐年递增。其中亲属用血报销比例占 87.72 %;以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为主,占 81.21 %;在采供血机构所在地用血报销的人最多,占 71.87 %;用血报销资金 100%由采供血机构自筹,报销资金来源于向医疗机构收取的血液成本费中的部分。 结论 随着用血报销网点的进一步完善和采供血量的逐年递增,无偿献血用血报销人次将持续逐年递增; 规范、 统一献血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报销制度,使献血权益得到方便、快捷的 实施; 简便献血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报销手续;结合红河州实际情况深入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 标签: 无偿献血 用血报销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调查无偿献血对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在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之间所有的无偿献血之中随机抽取200位无偿献血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无偿献血的个人基本信息、献血认知、献血态度等情况。共下发200份调查问卷表,200份全都完整收回,结果表明种种因素都会对献血的献血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无偿献血还没有完全了解关于献血的常识,对于献血认知度不高。相关献血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关于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无偿献血认知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 标签: 无偿献血认知 献血者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片酊递减给药治疗海洛因成瘾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56例患者均为医院戒毒的患者,以上所选患者均采用阿片酊递减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并联合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戒毒效果明显,22例患者戒毒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将阿片酊递减给药方式应用于海洛因成瘾患者治疗和护理之中,可帮助患者及早戒毒,恢复健康。

  • 标签: 海洛因成瘾者 阿片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从社区护理角度出发,;了解脑卒中患者照顾的护理体验和需求,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社区20名脑卒中患者照顾,通过非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和观察,总结出照顾的真实感受和需求。结果1处于不同病程和照顾阶段照顾的感受和需求是存在变化的。2.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使照顾的感受和需求有明显的差异。3.分析总结这些差异和变化探索其中规律。结论1脑卒中患者照顾是一个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角色,这个群体相当庞大和重要,其招股体验和需求存在差异性并且是动态变化的。社区护士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同时针对个案具体情况能够与照顾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与健康指导,使社区脑卒中患者得到持续专业的照顾,同时使脑卒中患者照顾得到专业及时指导,获得更加良好的照顾体验。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照顾者 照护体验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流通市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现状及消费对食品营养标签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5名消费进行营养标签认知度的问卷调查;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两所大型连锁超市6大类230件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数据采用EXCELL,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本次调查的8大类324种常见包装食品,食品营养标签的平均标识率为69.1%,其中速溶食品、婴幼儿保健食品、保健或功能性食品、乳及乳制品的标识率比较高;而肉及肉制品、谷类食品、零食小吃类食品的标识率较低,只有23%的消费将食品营养标签信息作为选择食品的首要条件;24.6%的消费对营养标签信息一点都不了解;有63.1%的消费只听说过营养标签但不了解。完全了解的只占12.3%.结论消费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不高,对营养标签的具体内容及应用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消费的营养教育。

  • 标签: 广州市消费者 营养标签 标识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体检抽血晕针的应用效果及意义作探讨。方法:研究中将我院门诊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接收的体检抽血晕针 200例纳为对象,将其以双盲法均分为 2组:对照组 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10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对象临床护理干预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比对照组优, 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 P< 0.05。结论:体检抽血晕针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

  • 标签: 体检抽血 晕针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初次无偿献血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在红十字中心血站或者是街头无偿献血的献血为研究对象,共 268例献血, 1组( 129)和 2组( 139)。给予 1组无偿献血的献血进行常规献血护理。给予 2组无偿献血需要根据首次献血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2组献血的 GCQ评分明显高于 1组 (P< 0.05)。 2组献血的心理障碍评分显著低于 1组。结论:运用护理策略消除献血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车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至采血车献血的人群500例(2016年3-2017年2月期间),对采血车出现献血反应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共有21例,发生率为4.20%(21/500);发生献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可对献血给予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护理,帮助患者提高献血的健康知识,促进安全献血。结论采血车献血引发献血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实际护理时应明确献血反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献血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车 献血反应 原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