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护理做进一步体会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例创伤性气胸患者选取治疗方式均为胸腔闭式引流并全部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愈出院9例,症状明显缓解3例,治愈率达100.00%,满意度100.00%。结论:创伤性气胸患者在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中经临床护理的有效干预后,能及时排出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尽早复张,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更早、更快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优质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自发性气胸患者76例,依照双盲分组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实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用气体系统现场检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并予以应对措施。结论:于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医用气体系统应满足标准要求及装置,使用合理安全工艺,降低院感风险。

  • 标签: 医用气体系统 医院感染防控 风险点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用气体系统现场检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并予以应对措施。结论:于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医用气体系统应满足标准要求及装置,使用合理安全工艺,降低院感风险。

  • 标签: 医用气体系统 医院感染防控 风险点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16例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8例,分别施加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0.15±3.88) h、( 4.10±2.12) d、( 2.25±1.00) d、( 50.36±9.21) h、 1.72%,少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74例(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37例)与常规置胸管治疗的对照组(37例),观察患者疼痛、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少,P<0.05。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整体效果优于常规置胸管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常规置胸管手术 无胸管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法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方法:收集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所有患者实施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分析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失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失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等方面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高,P

  • 标签: 单孔法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自发性气胸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机作为为患者增加或供给通气量而设计的自动装置,常用的表征参数有通气模式、气体流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吸呼比、吸气氧浓度、吸气压力水平、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模拟肺、气道阻力等参数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前提下,吸入氧浓度由空气氧浓度21%,和纯氧浓度来校准呼吸机氧浓度起点和终点,但海拔高度对氧浓度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海拔高于3000米属于高高原,氧浓度更加稀薄,若起始仍以空气中氧浓度21%来修正起点,则会引起误差,本文是在针对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为政府在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改善方面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目前本地区约有 156 所中小学校,在 2019 年期间抽取 81 所学校进行了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监测覆盖率为 51.92 %,依据相关监测方法对该 81 所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教室人均面积、桌椅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采光系数(室内照度 / 室外照度)、黑板照度、课桌照度等项目。结果: 2019 年共监测 81 所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系数达相关标准,而教室人均面积、课桌配置、椅子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黑板照度及课桌照度等项目均未达相关标准,除教室采光系数外,城区学校各项目监测结果达标率与农村学校存在显著( P < 0.05 )。结论:本地区中小学校在教室人均面积、桌椅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黑板照度、课桌照度等指标达标率较低,且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政府须结合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改进工作,从而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学校 教学环境 卫生 监测
  • 简介:美国《航空航天环境医学》(ASEM)杂志是航空医学工作者重要的专业杂志之一,它在各国航空医学界拥有一大批的读者群,该刊对于我们了解航空医学界学术动向、了解国外同行的工作重点、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等都极为有用。

  • 标签: 航空医学 环境医学 杂志 工作者 学术交流 读者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对护理研究教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度护理专业学生75名和2019年度护理专业学生75名做为研究分析对象,2018年度学生做为常规组,2019年度学生做为实验组。常规组学生采取传统课堂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对期末基本知识测验结果和科研课题与科研论文水平。结果:实验组学生基础知识测验平均得分为(80.15±2.25)分,与常规组学生基础知识测验平均分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学生科研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药房库房环境管理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我院西药房库房药品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20年3至2021年3年期间未实施环境管理,设为对照组(n=20653),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实施环境管理,设为观察组(n=20598),对2组药品质量问题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西药房库房中实施环境管理,有助于确保药品质量,减少药品变质、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与推荐应用。

  • 标签: 西药房库房 环境管理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境改良及功能干预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4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24例实施普通护理,设定为对照组;24例实施环境改良及功能干预,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哮喘症状持续时间明显更短,观察组复发率明显更低,(P

  • 标签: 环境改良及功能干预 小儿哮喘 普通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 1000 例参加本文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每组各 500 例,在住院期间,对入院较早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防跌倒管理,且命名为常规组,对入院较晚的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的管理模式,且命名为评估组,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跌倒管理措施后所引发的跌倒事件的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5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6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4 次,占比为 66.67% ,评估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人数为 2 人,发生跌倒的次数为 2 次,其中因病房环境因素摔倒的占 0 次,占比为 0.00% ,两组患者的跌倒情况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因环境因素造成的跌倒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病房环境 危险因素评估 跌倒 住院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