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8例牙种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各14例,在对患者施以牙种植术期间以及完成植骨治疗后,A2组患者利用Bio-Guid生物对患者完成口腔修复材料引导骨再生工作;A1组患者利用海奥口腔修复材料对患者完成口腔修复材料引导骨再生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2组牙种植患者平均植骨厚度为(2.32±0.42)毫米,平均骨厚度为(2.12±0.13)毫米;A1组牙种植患者平均植骨厚度为(2.69±0.79)毫米,平均骨厚度为(2.50±0.59)毫米;A1组同A2组牙种植患者在平均植骨厚度以及骨厚度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合理采用海奥口腔修复材料施以引导骨再生治疗,在将植骨厚度和骨厚度加以理想修复的基础上,可以显著降低修复不良反应的现象,从而优化牙种植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骨再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笔者通过不同切除方式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睾丸鞘积液患者予以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3例)与实验组(n=33例),将实行鞘翻转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睾丸鞘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睾丸鞘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肿胀对比参照组呈现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但是两组在术后体温方面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将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中均可获得一定优势,但是切除术更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翻转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下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硬下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硬下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子宫绒毛癌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诊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子宫绒毛癌患者完成诊断后发现,子宫绒毛癌表现出显著的二维图像特征,患者的子宫动脉表现出的RI相对较高,此外表现出病灶区域血流丰富的特点。完成治疗后,表现为完全缓解的患者2例,表现为部分缓解的患者6例,表现为死亡的患者2例。10例患者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骨髓移植反应、伪性肠炎反应、药物性肝损反应以及美尼尔综合征反应等系列药物反应。针对存活8例患者实施为期3年至5年的随访,均健在。结论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临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绒毛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中药炮制的超分子化学机制进行探究。方法结合中医药研究现状,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中药生物超分子体特征以及现阶段在人体“气析”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中药炮制的超分子化学机制进行更进一步探究。进而解决现阶段中药炮制学所存在的棘手问题。结果超分子化学机制研究表明,中药即巨复生物超分子体,所谓中药炮制就是在高温、高湿以及添加辅料(也可不加辅料)等外界条件下,令中药生物超分子主客体发生化学变化进而炮制出新药的技术。中药饮片则是在中药超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后主客体分子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得到的产物,炮制而得的重要饮片其药效与药性取决于炮制过程中质量标准十分严格、化学反应是否充分,饮片的药效与药性则直接主导着主客体“印迹模板”所发生的变化程度,一般可应用“气析”作用测出其变化程度。结论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及人体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辅以中医人体经络脏腑研究成果共同为基础实施生物超分子中药炮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中药炮制的各类问题,且所炮制出的中药饮片具有单用确定性以及联合使用的调配性,进而有效建立了中药临床配伍调配体系,值得重视。

  • 标签: 气析作用 中药炮制 超分子 印迹模板 临床给药 化学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115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余113例患者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并随访3个月,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结论对于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单孔置管引流冲洗术或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疗效均可,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 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等密度硬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最多,共有7个,其中,额顶部者2个,额颞部、颞部各一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HU。结论CT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确诊的1例自发性大脑前动脉夹层致青年卒中的临床诊疗情况及影像资料,探讨HR-MRI诊断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

  • 标签: 动脉夹层 高分辨磁共振 脑血管造影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CSD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前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对老年慢性硬下血肿及时行CT检查明确诊断,尽早钻孔引流血肿,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特发性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特发性性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例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中肾炎型7例、单纯型6例)、伴高血压1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电镜有3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GBM增厚。(2)免疫荧光主要为GBM上皮下沉积IgG、C3等,少数伴有IgA、C1q、Fg、IgM沉积,且与IgG、C3相比沉积强度较弱。(3)光镜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5例伴肾小管萎缩、7例伴肾小球球性硬化、1例伴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例伴节段性硬化。结论儿童特发性性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炎型NS,且多发于学龄期男性,电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BM增厚,免疫荧光显示以BGM上皮下沉积IgG、C3为主,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6年救治急性硬下血肿中22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急性硬下血肿患者,根据病情变化,3~24小时内动态CT复查。如CT复查硬下血肿量减少,患者GCS评分无进行性下降,可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22例急性硬下血肿中,发现21例患者48~72小时内硬下血肿均自行消,其中1例转化为脑内血肿经手术治疗;2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冠脉综合症患者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抗凝的冠脉综合症患者7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改进组采用改良式注射方法。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结果改进组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脉综合症患者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可帮助缓解皮下出血情况和减少疼痛发生。

  • 标签: 注射方法 低分子肝素 冠脉综合症 皮下出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43例,所有患儿均行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病变的形态、分布特点及肺实质和纵膈胸膜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各年龄段患儿病变位置分布多为单侧,右侧居多,均以下肺分布为主;<3岁患儿病变特点以支气管壁增厚、充气为主,占67.1%、51.4%,散在斑片状影占62.9%,磨玻璃样改变、树芽征均占27.1%;≥3岁患儿病变特点以支气管壁增厚、充气为主,占70.5%,肺实变占52.6%,树芽征、散在斑片状影分别占38.7%、35.8%。在疾病早期病程的第3~4d,多出现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等影像学改变,病程的第5~6d,多出现支气管壁增厚,散在斑片状影多在病程的1周左右出现,肺实变和胸腔积液出现时间较晚,多在病程的第10d左右。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分辨率CT影像学显示其病变位置分布多为单侧,右侧居多,均以下肺分布为主,病变特点主要有支气管壁增厚、充气、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散在斑块影、肺实变等。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高分辨率CT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鞘积液患者应用小切口门诊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小儿鞘积液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相关准则),对患者行门诊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愈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收治的50例小儿鞘积液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在12min~22min,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治愈率达100%。结论对小儿鞘积液患者应用小切口门诊手术治疗不仅手术费用低、并发症机率低、无需住院,而且安全性高、无复发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鞘膜积液 小儿 门诊手术 小切口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分诊结合医师反馈法提高分诊准确率。方法选取在内科门诊待分诊的27126例患者,按照单双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双月分诊的134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诊;观察组为单月分诊的13684例患者,护士采用标准化分诊结合医师反馈法调整分诊;最后,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6%,对照组准确率为97.4%(P<0.001)。结论分诊护士实行标准化分诊的同时,结合医师反馈法进行分诊,能有效提高分诊的正确率,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 正确分诊 医师反馈 护士
  • 简介:摘要根据国家尘肺病的诊断标准,目前电焊工尘肺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胸部高千伏摄影。胸片由于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对于小阴影的诊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及假阴性,本文采用常规胸部CT加HRCT技术,对76例I期电焊工尘肺作应用价值研究。

  • 标签: HRCT 电焊工尘肺 I期尘肺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