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发现综合医院的焦虑抑郁病人,降低误诊率,提高心理疾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32例,采用上海惠诚心理测验软件系统5.0版,根据病人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量表。采用纸笔测试后手动输入数据,输入电脑后自动得出分数,与标准分对比,高于标准分即有诊断意义。结果232例均诊断为焦虑抑郁症,焦虑,轻度35例,中度98例,重度99例。抑郁轻度26例,中度112例,重度94例。强迫症32例。给予抗焦虑抑郁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结论心理测试是诊断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病人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心理测试 综合医院 焦虑抑郁
  • 简介:通过综述精神分析理论取向和洛夏墨迹测验实证研究取向的整合过程。阐述了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开展洛夏墨迹测验实证研究的新取向。

  • 标签: 洛夏墨迹测验 精神分析 实证主义
  • 简介:摘要以往研究表明自我面孔识别存在优势效应,IPA理论认为这种优势效应是自我产生的内隐积极联想导致的,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能够削弱这种优势。自我扩张模型认为重要他人如恋人也会纳入自我概念,具有识别优势。有研究进一步表明恋人概念威胁启动会同时破坏自我和恋人的识别优势。因此,我们假设破坏积极的自我概念也会波及恋人,并采用SCT启动范式和面孔朝向任务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识别均存在优势,并且该优势都可以被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验证了IPA理论,也说明恋爱关系可以使恋人概念纳入自我概念,恋人优势效应可以被自我概念威胁削弱。

  • 标签: 内隐积极联想 自我优势效应 自我扩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D量表中焦虑总评分、抑郁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公认高血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长期以来,高血压的治疗走的是生物医学模式,强调高血压是一种代谢综合征,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重控制等各种手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长期不良的心境如悲伤、自责和沮丧、愤怒、高度紧张、急躁好胜、激动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血压升高是焦虑抑郁情绪的躯体化表现。不良情绪是导致高血压病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情绪管理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享受着物质生活的同时但疾病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威胁着我们的生命,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在这些数据中无情的流感带给我们多么大的伤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就可以找到对抗方法,就可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 标签: 识别流感 重在预防 减轻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情绪智力对情绪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采用《情绪智力》、《情绪管理特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进行评估,研究护士情绪智力对其情绪管理策略的影响,同时观察是否受到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影响。结果护士情绪智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01);护士情绪管理能力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人格特质在情绪智力与护士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 标签: 情绪智力 情绪管理 人格特质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在房树人测验中的心理与人格特征。方法选取近年来在门诊中接受的32例白癜风患者,对其进行房树人测验并分析其结果。并在随访中谈话证实分析。结果32例患者受测结果为27名患者存在焦虑与抑郁内心冲突感明显分值特征,且其他人格特征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造成白癜风患者精神创伤或焦虑抑郁状态的心理因素存在多样性,可以用来发挥其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患者戒烟的临床实践指南趋于完善,而全科医生必须首先确定患者是否使用烟草。本研究将检测(1)全科医生检测吸烟状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与检测烟草使用情况有关的全科医生和患者的特征。最终帮助全科医生识别患者的吸烟状况,从而在预防性保健方面或在提供戒烟建议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全科医生 吸烟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急诊医师工作中引起不良情绪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降低不良情绪对急诊医师在工作中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以及医疗质量安全,让急诊患者得到高效安全的救治。方法对孝感市12家有120急救站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及小组讨论了解其工作的不良情绪的来源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医师基本受不良情绪影响,并且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不良情绪源分析可见,排首位的是医患关系的紧张,其次是工作本身风险高责任大。男女医师之间不良情绪源之间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我们在具体评分男医师和女医师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男性医师对职业发展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女性医师受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结论通过从“工作风险大责任重、医患关系紧张、工作环境复杂、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家庭社会因素”五个方面分析急诊医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完善急救的抢救流程明确医生职责,减少急诊医师工作负荷;优化急诊的就医环境,让急诊医师感受到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细分急诊亚专业,要急诊医师要有专长;同时在工作中加强急诊医生的心理疏导干预,尽可能的缓解不良情绪,让急诊医师愉快的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让医患双方都满意。

  • 标签: 急诊科 医生 不良情绪
  • 简介:关于癌症的研究现已从生物学、遗传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的领域。近年来.关于癌症与情绪关系问题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进行了许多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追展。本文试固封相关研究的结果予以分析与总结。

  • 标签: 情绪 癌症 关系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是人生当中重要的转折点,并且也是在整个人生当中最主要的时期,而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心智还是生理都逐渐的步入成熟化,而在青少年心理这一方面上,自身的独立以及自我意识也都在持续的增强当中,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明显变化,这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很多青少年存在着独特的情绪,而这些情绪状态也是每个家长所担心的。本文主要立足于当代青少年情绪及情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 标签: 青少年 情绪情感 变化 研究总结
  • 简介:摘要采用情绪智力量表(WLEIS-C)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随机取样某医学院校350名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①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表现出正向趋势,但消极情绪较明显;②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定的性别差异。

  • 标签: 情绪智力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 简介:摘要本研究作者用视频诱发喜悦情绪,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的躯体症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SDS总评分(粗分、标准分)及睡眠障碍单项评分均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视频材料诱发喜悦情绪的对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同时所选电影在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极大地鼓舞了贫困大学生,在观影带来喜悦情绪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值得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喜悦情绪 抑郁情绪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情绪分析与预防负面情绪对策。方法将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分析收集与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信息。结果城市组患者的SDS评分位于中度抑郁等级,SAS评分为重度焦虑等级;农村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为重度抑郁/焦虑等级(P<0.05)。结论城市与农村户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存在较强的负面情绪,为预防患者的负面情绪必须进行针对性干预。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负面情绪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儿的情绪障碍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患儿120例通过交谈,沟通及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法进行情系障碍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20例患儿中有36%出现恐惧状态;50%出现过焦虑状态;20%出现敌意和愤怒状态;7%出现自怜状态。结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和心理支持,能有效消除住院患儿的情绪障碍。

  • 标签: 住院患儿 情绪障碍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直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情绪与认知的争论,情绪理论的提出和研究情绪与认知的应用领域等方面概略讨论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总的来说,认识情绪与认知关系经历了从对立到统一、互倚的过程,研究情绪与认知对提高信息加工、矫正由于认知导致的不良情绪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不良情绪 认知 关系 矫正 研究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出现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后出现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脑卒中后焦虑障碍(PSA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D)的发生率与脑梗死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的PSAD、PSDD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患者(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的PSAD、PSDD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度及重度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与患者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灶部位有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已达到3%-5%,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这使得抑郁症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乏,有时还伴有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如疲乏、失眠等。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环境刺激的情绪反应不同于正常人,并推测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障碍可能是导致其情绪反应异常的重要原因。从早期利用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开展的行为学研究,到近期利用神经科学技术进行的抑郁症情绪调节脑机制的探索,研究者们已经围绕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情绪调节障碍与抑郁症的关系机制以及作用路径,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的特点,系统梳理抑郁症情绪调节障碍的症状学及脑成像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情绪失调对抑郁症的作用路径,并从情绪调节的视角展望对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