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流程在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比我院急救流程优化前后院急救的各项指标。结果护理流程改造后,急救效果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中优化急救流程有利于缩短出诊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效果,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流程 急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出诊反应时间
  • 简介:摘要因为急救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并且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因此应加强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 标签: 院前 急救中心 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急救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通过我院接到呼叫电话后出车以及由“120”转发出车命令单出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护理,实验组给予急救。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运用急救路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急救管理对提高院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实施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加强急救管理干预),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实施急救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对比两组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以及救治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出车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急救管理在救护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管理 院前救护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急救倍受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急诊是一所医院的窗口、是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的高风险区,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任务最重的科室,而“120”则是急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先遣军。急诊急救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最近的人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之后,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投诉,引起护理纠纷。自急诊科任职以来,常常应对处理此类事件,因此对急诊护理常见的种种纠纷分块做以下分析,并探讨其应对措施。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纠纷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急诊急救。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其中对照组采取急诊急救方法,观察组先采取急救,在进行急诊急救。通过两组的死亡率和急救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和急诊急救,具有很高的抢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运用在急救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急诊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急救,而观察组则运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急救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将PDCA循环运用在急救管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院前急救 PDCA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应用在急救救护车和急救物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接受的因危重症实施急救的62例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参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再采取细节管理措施,对比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整体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救救护车以及急救物品采取完善的细节管理措施能够促进整个急救工作水平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急救患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够增强急救效果,对于确保实施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值得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车 急救物品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评价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9例急危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分别为44及45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知识宣教,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及急救知识认知度等情况。结果护理,两组急救知识认知度均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救知识认知度高于且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知识宣教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急救知识认知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救知识宣教 急危重症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急救中心各协作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2016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实施,32例)与自2016年3月后实施急救路径(实施后,32例)的效果差异。结果实施急救路径后,在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活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且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路径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送入医院未采取急救措施,观察组由救护车辆送入医院并实施急救,对比两组的治疗所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发至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以14.54%低于对照组的38.18%(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目前院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院急救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方法考查我院上一年度急救的临床资料及加强护理管理在救助中发挥的作用。结果通过加强急救管理,使急救质量明显提高,出诊及时抢救率达100%,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8.12%。结论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急救管理可明显提高院急救质量。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急性左心衰竭的疾病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急救护理。应采取减少回心血量、畅通呼吸道、镇静、利尿、扩管、强心和解痉等急救措施,积极做好急救准备、体位、药物、饮食和心理等综合护理措施,通过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和护理避免病情恶化,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院前急救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腹部外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都经由医护工作者急救处理,入院后进行手术。结果有1例患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有1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在转运过程中死亡,死亡人数共2例,其余的66例患者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抢救成功,急救有效率高达97.05%。结论给予腹部外伤患者积极、恰当的急救处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腹部外伤 院前 急救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急性脑卒中院急救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临床实践,拟从“急性脑卒中流行现状”“急性脑卒中院急救”、“急性脑卒中院前转运”三个方面对“急性脑卒中院急救新进展”作一综述报道,旨在为其急救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中风 院前急救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急救模式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心肺复苏术,规范组运用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规范组是86.7%,规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