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的泌尿生殖道解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对106株uu进行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甲砜霉素的耐药率在7~16%之间;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9%。结论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抗菌药物对uu的耐药率较低,仍可作为本地区抗uu一线药物。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124例不孕患者分为不孕组,68例正常体检妇女分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CT和UU,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孕组CT、UU和混合感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不孕CT、UU和混合感染阳性率与继发不孕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孕组中CT感染阳性率与UU感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有相关关系。

  • 标签: 女性不孕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头孢菌素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感染药物,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系统等部位感染和外科术后预防感染。本文对该类抗生素的发展状况、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临床应用作一探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合理应用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4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在40例患者中,累及皮肤系统损害20例,消化系统损害8例,神经系统损害6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洛等,分别为14例、10例、10例与6例。所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都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无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 皮肤系统损害 消化系统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解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及年龄分布。方法选取500例临床诊断为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组,50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上述患者均采集宫颈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Uu、Ct。结果观察组Uu阳性281例(56.2%),Ct阳性41例(8.2%),Uu+Ct阳性18例(3.6%)。观察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0岁的女性感染率高。结论Uu、Ct感染是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应给予积极治疗,应特别注意对年轻女性进行Uu、Ct的筛查,这对降低盆腔炎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盆腔炎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稽留流产与解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稽留流产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与同期的62例正常妊娠的妇女,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解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结果两组CT感染率、UU感染率、CT+UU混合感染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与解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密切相关,解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也是造成稽留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

  • 标签: 稽留流产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内我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阿维菌素中毒患者36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组,常规药物中毒抢救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32±3.21)天,出现并发症者5例,死亡1例,常规药物中毒抢救治疗的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41±4.56)天,出现并发症者11例,死亡4例,各项进行比较,P<0.05,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联合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可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阿维菌素 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并探讨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了解药物使用方法、用药频度等等,做以总结。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较频繁的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使用频度为11.13,常见的使用方法是肌肉注射,不同药物的药理特征存在着差异。头孢曲松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头孢哌酮主要应用于皮肤感染、淋病、关节感染等临床中。结论我院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并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第3代 头孢菌素类药物 药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解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及年龄分布。方法选取500例临床诊断为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组,50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上述患者均采集宫颈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Uu、Ct。结果观察组Uu阳性281例(56.2%),Ct阳性41例(8.2%),Uu+Ct阳性18例(3.6%)。观察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0岁的女性感染率高。结论Uu、Ct感染是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应给予积极治疗,应特别注意对年轻女性进行Uu、Ct的筛查,这对降低盆腔炎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盆腔炎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格列美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的有效性及药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接收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分别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喹酮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格列美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其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具有较好的控糖效果。同时,格列美在具有显著降糖作用的同时,不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提升机体心脏对葡萄糖的摄入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效果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状况进行具体研究。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不同种类西药联合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68例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类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有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二重感染、过敏等。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很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药学医生应该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及不同西药的配伍禁忌的认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西药 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由于许多病原微生物会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是,抗菌药物的问世,绝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其作用下大量患者摆脱了疾病的折磨并治愈。同时,也因为对抗菌药物的依赖和滥用也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例如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耐药菌的快速发展,导致治疗的失败等,对21世纪的人类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无指征滥用药,对其不良反应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用的疗程以及剂量不规范,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等。本文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例,分析其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之后提出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 标签: 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抗菌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将其用药频度(DDDs)和药剂类型与前两代予以比较,同时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成人给药方式及用药剂量进行比较。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为11.23,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且低于第二代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类药物中的常用药物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成人用药主要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且具有明显的药理学特征。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合理,熟练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理学特征才能更好地为头孢菌素的合理使用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第三代 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应用时,应正确诊断疾病并根据检验结果和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敏感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短期达到冲击血药浓度,观察并处理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菌群失调、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列美治疗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人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格列美联合人工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DM)患者采用格列美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格列美脲 老年糖尿病(DM)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0例应用头孢菌素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临床合理使用要点。结果8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1例,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未出现死亡病例。严格掌握用药禁忌证、对症用药是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明确用药指征,根据症状表现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使用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分析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等,统计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中,变态反应占比>消化系统占比>心血管系统占比>呼吸系统占比>其他占比>泌尿系统占比;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占比以及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占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应当明确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而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收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总结预防不良的措施。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中,137例为过敏反应,比例为68.50%,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哮喘、皮肤瘙痒及出现红疹,并无出现患者休克及死亡病例。36例患者为消化道不良反应,比例为18%,泌尿反应患者9例,比例3.9%,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新出现5例,比例为2.1%,神经系统反应6例,比例为1.7%,其他不良反应2例,比例为0.72%。结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表现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