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子,为预防急诊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6年—2015年本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登记数据,统计预后情况、护士专业技能、护士沟通能力、护士服务意识等急诊护理的风险因子,分析各因子对发生护理风险的影响。结果护理风险的发生与护士专业技能,预后情况没有显著相关性,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护士服务意识是急诊护理的高风险因子。结论明确急诊护理高风险因子,规范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救护车分流方案,对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风险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感染的艾滋病患者24例,临床针对艾滋病的征兆及临床表现采取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结果24例艾滋病患者经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出现的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等症状均有所缓解,细胞比例倒置现象明显恢复,瓶小板恢复正常。结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其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在艾滋病患者中联合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中心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并展开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最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分别对治疗0/2/4/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独立程度评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生存质量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7到24个月时,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达到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应用到艾滋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而持续治疗7到24小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理方法进行集体的讨论和研究。结论近年来随着我国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加,掌握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鸦胆子油乳(Fructusbruceaeemulsion,FBE)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和ROS生成的影响,最后通过CCK8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活力的恢复。结果CCK8结果显示鸦胆子油可显著降低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活力,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12小时其半数抑制率(IC50浓度)为382μg/ml,24小时其IC50浓度为296μg/ml,48小时其IC50浓度为198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鸦胆子油乳能够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OS的生成,并诱导其凋亡。最后用ROS清除剂预处理RPMI-8226细胞发现可以有效的恢复鸦胆子油乳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可以有效的激活ROS生成,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激活细胞凋亡。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鸦胆子油 凋亡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治疗中,转移因子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与转移因子胶囊治疗,观测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P<0.05)。结论在男性尖锐湿疣治疗中,转移因子胶囊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男性尖锐湿疣 转移因子胶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为采供血机构制备高质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2袋血液,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各8袋,分别于全血采集后的4h、7h、12h、17h将其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后解冻测定并比较四组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另取4袋血液在全血采集后的7h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然后把每袋血浆都对半分成两袋,其中一袋直接速冻,另一袋在4℃冰箱中保存至采血后17h速冻,做配对比较。结果甲、乙、丙、丁四组凝血因子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甲、乙、丙三组凝血因子Ⅷ含量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丁组未能符合要求;配对比较中,7h与17h速冻的血浆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相差18.7%。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在全血采集后越快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越高;在12h内制备完成的新鲜冰冻血浆尚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因此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应控制在全血采集后12h内。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制备时间 凝血因子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选择可能已被污染的食品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按照宁夏食品监测网工作计划结石嘴山市设点采集10大类食品,根据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菌落总数Totalnumberofcolonies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onocyteshyperplasialisztfungus板崎肠杆菌Platebatteryenterobacter蜡样芽孢杆菌Waxybacillus大肠杆菌O157E.coliO157副溶血性弧菌Deputyhemolyticvibrio。结果在监测的10大类23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6种11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4.89%。结论石嘴山市食品有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食水产品、婴幼儿配方粉、凉拌菜、为主要受污染食品,食品相关管理部分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 食品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情况与意义。方法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IL和hs-CRP表达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6与hs-CRP含量分别为(122.34±14.24)ng/L和(7.82±2.84)mg/L,而对照组分别为(61.92±10.33)ng/L和(1.29±1.33)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4.92±2.19)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和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08,0.394,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和hs-CRP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神经缺损功能状况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白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然疗养因子对军队高血压疗养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本疗养院疗养的112例军队高血压疗养员,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疗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然因子疗养,根据疗养员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疗养效果。结果疗养前两组疗养员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后观察组疗养员收缩压水平(137.86±9.47)mmHg和舒张压水平(81.09±6.82)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54±8.92)mmHg和(99.25±6.04)mmHg(P<0.05);观察组疗养有效率(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P<0.05)。结论在常规疗养基础上给予高血压疗养员自然疗养因子疗养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 标签: 自然疗养 高血压 疗养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塞患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血塞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017年间收治脑梗塞患者400例,编序后随机将患者各组20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和联合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种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脑梗塞病情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血塞通两者联合治疗能够对病情有明显改善,同时对相关体征指标有积极调整作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和长远期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血塞通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癌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30例良性疾病患、3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VEGF。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VEGF水平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高于健康人,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 联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与分次紧线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创面肉芽组织中面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等研究,寻找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式愈合时间短于分次紧线术式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60名受试者分为持续张力紧线组和分次紧线组。以两组患者术后创面不同时间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张力紧线组比分次紧线组治疗高位肛瘘创面愈合快,与其通过显著增加创面b-FGF水平,从而促进创面胶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长,增加VEGF合成和释放,促进创面血管形成以修复创面有关,为今后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持续张力紧线术 高位肛瘘 创面修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5)与常规治疗组(n=55),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hs-CRP、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2%,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50.91%(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s-CRP、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胜利石油管理局建翔医院山东滨州256600)摘要探讨炎症因子及尿酸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选取正常人2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发病后24小时和2周进行抽血化验,与对照组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所有患者所做的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指标,白细胞,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无异常,具有可比性。结论机体炎症水平的增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尽可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IL-6 IL-10 CRP SUV 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2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9.19%与70.27%,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097,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住进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为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全文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5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从基因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等提供依据。

  • 标签: 干扰素调节因子5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因子与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纳入此研究中,随后抽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患者以及60例正常非妊娠期妇女纳入此研究中,所有入院人员均进行脂肪因子检测,比对其检测结果。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的FBG、FINS、HOMA-IR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同时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数据相比较而言,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脂肪因子与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 标签: 脂肪因子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HD合并OSAHS患者30例、单纯CHD患者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D合并OSAHS组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OSAHS加重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因此可通过监测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与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清炎症因子的检查,并在给予其不同治疗方式后再次给予检查,组间对比其详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近,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且持续时间短,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清炎症因子 影响 临床治疗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