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对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例行体检身体健康的8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对比两组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相关及参数。结果实验组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在缺铁性贫血与正常人中含量差异明显,对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意义较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缺铁性贫血 不同人群
  • 简介:摘要通过阐述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及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兵团第六师奇台医院4年来通过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使平均住院日持续下降,出院人数持续上升。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医疗质量 缩短 平均住院日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1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6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86%vs.73.21%;就平均住院日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8.77±3.56)dvs.(14.25±5.5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管理 患者 平均住院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妇产科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日。方法将我院妇产科科2014年538例临床路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13例临床路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对比评价两组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产科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日由9.44天缩短到6.3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缩短妇产科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日。

  • 标签: 临床路径 品管圈 平均住院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以威海某医院神经内科新收入院的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随机等分各60例。入院病人均按照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康训练和电针治疗。4周后,两组进行Fugl-Meyer评分、ADL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结果治疗组Fugl-Meyer、ADL评分优于对照组、效果更加、平均住院日明显缩减。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取得临床效果显著,决定后期的康复效果,缩减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电针 平均住院日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我院财务分析的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人均医疗费用支出进行比较,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疗效好且费用低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80例病人,以血糖值为健康效果测量指标,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口服降糖药三种给药方案(A组格列吡嗪十二甲双胍缓释片;B组格列吡嗪+阿卡波糖;C组格列吡嗪+罗格列酮)治疗Ⅱ型搪尿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3种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83.3%、86.7%、96.7%,C方案疗效要优于A、B方案。使平均血糖下降一个百分点,三方案费用分别为15.29元、27.29元、34.14元。结论3种治疗方案都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从药物经学的角度分析,格列吡嗪十二甲双胍方案为佳;格列吡嗪+罗格列酮疗效最好,但成本效果比最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成本效果分析 费用对比
  • 简介:摘要通过走访市、县、区三级医院,对各医院的护理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四个大的方面分层阐述了护士的价值,提出了护士在国民生活中所发挥的难于用数字计算的,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用。

  • 标签: 护士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胃镜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10年经胃镜检查,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对其好发部位、胃镜表现、病理分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胃镜检查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阳性率达92.3%,好发部位以胃窦居多占69.5%,溃疡型多见,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者40例临床CT扫描诊断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对脊柱结核中心型4例,边缘型16例,韧带下型11例,附件型9例。骨质破坏椎体28例,椎旁脓肿25例,硬膜和脊髓侵犯10例,韧带下播散3例,死骨、钙化16例。结论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楚,对脊柱结核早期的诊断和确定骨质破坏病变的范围,有利于对脊柱结核进行病情评估和术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脊柱结核 CT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谷类食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本文对谷类食的营养成分,加工、烹调及储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提供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食物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在各类食物中应当以谷类为主,并需注意粗细搭配。目前应对居民普遍食用的精白米、面进行营养强化,以补充维生素B族的不足。

  • 标签: 谷类食物 营养价值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医师属于一个知识、智力密集的青年群体。他们的知识层次较高,独立意识较强,求知欲旺盛。正确认识把握临床实习医师的价值观,是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点,是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临床实习医师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

  • 标签: 临床实习医师 价值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考虑阑尾炎并行超声检查的80例病例资料,与随访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作出评价。结果80例阑尾炎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X线检查诊断老年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比较X线片的影像学特点是否与疾病的诊断相符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老年肺炎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均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合,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能较清晰的显示老年患者的肺部病灶。结论X线诊断无创伤,且对老年肺炎患者有很高的检查率,可以显示肺炎的类型,帮助医师进行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肺炎患者 X线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道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90例食道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类,视作X线组、CT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X线组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CT组行CT诊断,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情况。结果经CT诊断,观察组诊断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性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适用于早期食道癌黏膜病变或功能性改变的诊断,CT诊断则适用于中晚期食道癌的术前评估,进而为食道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两种诊断方式可联合应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食道癌 CT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采取经腹部的方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采取经阴道的方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检出率,观察组的肿瘤数目检出率为92.31%,参照组的肿瘤数目检出率为8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肌瘤经阴道检测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 经阴道 经腹壁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断层摄影 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行CT、B超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性以及其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结果本次研究中,腹部创伤患者的手术结果中包含脾脏损伤23例、肠系膜损伤16例、肝脏损伤13例、膀胱损伤13例、胰腺损伤9例以及胆道损伤6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发现,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CT诊断准确率高达98.8%,而B超诊断准确率则为78.8%,对比CT与B超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发现,CT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本次研究中,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检验法进行临床诊断,可以大幅度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显著的降低患者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CT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肾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5例肾结核患者(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记录所有患者超声检查情况与超声图像分型情况,并将超声检查情况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超声检查方式总检出例数可达44例,检出率与病理学检查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01,P>0.05),同时经检查发现,45例肾结核患者中,混合型4例(8.89%),肾节型8例(17.78%),积水型12例(26.67%),囊肿型10例(22.22%),钙化型11例(24.44%)。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肾结核患者的病情,可为临床确诊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临床应加大应用力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结核 诊断 肾结核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