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分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中的红花、小檗皮、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中的红花、小檗皮与对照组药材色谱位置上,可显相同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0.35%、1.4%、0.9%、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可作为评价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 薄层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联合血逐瘀片治疗斑秃疗效观察。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胱氨酸片100mg,3次/d,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d,同时口服血逐瘀片6片,2次/d(女性月经期间停用)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血逐瘀治疗斑秃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 标签: 斑秃 复方甘草酸苷片 血府逐瘀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医血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特定时间段(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科接收的6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血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的治疗疗效及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普遍高于对照组,且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血逐瘀汤加减治疗,有明显的治疗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医护人员在治疗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中医 血府逐瘀汤 加减治疗 子宫肌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剖宫产产后进行二次分娩的具体细节,对其分娩方式和分娩安全进行讨论,产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分娩质量和医疗质量。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4-2016年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收治100例剖宫产产妇。并且在术后8年时间,进行再次怀孕并且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的住院历程和分娩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我们研究人员根据产妇的子宫切口疤痕情况与胎儿位置,将产妇进行安全性评估。将产妇分为高危组和普通组。同时我们研究人员根据普通组再次分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组以下简称为VBAC组以及在剖妇产后再次剖宫产的RCS组,在临床研究中对VABC组和RCS组的产妇分娩结果,母婴情况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长短等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产妇中,高危型的疤痕子宫妊娠组人数为24人,普通疤痕子宫妊娠组的产妇为76人。其中VBAC组4人,RCS组72人。RCS组中因社会因素、家庭建议进行手术的人为36例,占50%;我们经过研究和比对后,发现VABC组的经阴道生产的产妇的产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RCS组,且经阴道生产的产妇的其住院时间缩短,胎儿的出生情况较好。结论在妇产科临床中,我们应该对剖腹产后二次妊娠的孕妇进行详尽的筛查,对胎儿的位置和胎盘异常进行鉴别,根据疤痕分级程度,对子宫疤痕进行高危和普通的划分,再综合家庭意见和产妇个人意见,选择剖宫产和阴道试产,在条件允许和家人、产妇、陪护意见统一的情况下,倡导阴道顺产从而降低产科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医疗压力。

  • 标签: 二次妊娠 剖宫产后妊娠 分娩评估 临床生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护理探究相应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选取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共92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与深入分析,并对患者给与同样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后,使得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约为94.57%。结论急诊护理方法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来讲疗效较为显著,提高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因此在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护理时可广泛使用此种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昏迷患者 急诊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检验心肌酶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检测10987例次。回顾性分析,将心肌酶检验结果阳性者纳入阳性组,余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阳性2586例、阴性8401例。冠脉综合征OR=11.55,95%CI(1.8612~68.237)、慢性心力衰竭OR=1.765,95%CI(1.975~2.476)、水电解质紊乱OR=1.307,95%CI(1.486~3.576)、呼吸困难OR=1.196,95%CI(1.259~2.421)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检验心肌酶检测可作为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干扰因素。

  • 标签: 心肌酶谱 急诊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十八反”“十九畏”被认为是中药配伍禁忌,但古往今来许多医家敢于破格用药,用其治疗疑难杂症,疗效颇佳!近年来恶性肿瘤渐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癌瘤病疾,毒陷邪深,柞攻不克,实施有效的手段控制恶性肿瘤已迫在眉睫,采用相反相畏药治疗,可发挥其“怒性”、“霸道”作用,以冀有所转机。但运用时必须遵循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制宜,严格掌握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切不可轻试妄投。今从“十八反”“十九畏”的历史沿革、历代医家的认识及自我临床经验等方面探讨其抗肺部肿瘤的临床应用可能。

  • 标签: 十八反 十九畏 肺部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花逍遥片联合血逐瘀片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门诊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并将乳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红花逍遥片联合血逐瘀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逐瘀片治疗,将两组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乳腺增生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逍遥片联合血逐瘀片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府逐瘀片 红花逍遥片 乳腺增生
  • 简介:摘要宝石能CT是利用能理论的CT技术,它将CT从单一的CT值成像变成了不同keV下的CT值、多种基物质密度以及有效原子序数的多参数成像,是CT技术的重要变革,对肝脏肿瘤的诊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了能CT的原理,介绍了宝石能CT的优势,并通过肝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定性和鉴别中的应用、在肝脏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宝石能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肝脏肿瘤 诊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列举血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外伤性头痛、更年期头痛4个病例,扩展血逐瘀汤的适应证范围,佐证血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头痛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瘀血头痛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减血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减血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1周、3周后的神经功能残缺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加减血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减血府逐瘀汤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下床活动对头晕/眩晕疾病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诊断的68例头晕/眩晕疾病患者为代表(2016年1月2017年2月),经随机选择的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取卧床休息)和研究组各34例(早期下床活动),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6.7天,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2天,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讨论针对患头晕/眩晕疾病病员采取早期下床活动,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减少住院天数,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下床活动 头晕/眩晕疾病谱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窄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窄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伐昔洛韦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伐昔洛韦,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窄中波紫外线联合伐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症状改善明显,该方法对局部皮损的改善有良效。

  • 标签: 窄谱中波紫外线 伐昔洛韦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抑郁症与躁狂症患者心肌酶比较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30例抑郁症和3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的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躁狂症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五项进行检测分析,对比观察抑郁症与躁狂症患者的心肌酶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与躁狂症患者的心肌酶有明显的差异,可以通过心肌酶中的数据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时了解患病情况采取有效的预后措施,有益于提升抑郁症和躁狂症治疗工作的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躁狂症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试剂放置时间对心肌酶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40例需进行心肌酶检查的患者,同期选择10例进行健康体检者,均进行心肌酶检查,均在0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测量心肌酶。结果随着检测时间的延长,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酸激酶在各时间点的检查结果与0小时的检查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剂放置时间不超24小时对于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酸激酶的检查未见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可将试剂累积放置24小时。

  • 标签: 试剂放置时间 心肌酶谱 测定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青云区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疫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对2010年青云区手足口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青云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住院病例95例,住院病例报告率23.84%,采集住院病例咽拭子23份,阳性率74%,其中EV71型、EV未分型、CoxA16型阳性率分别为48%、17%、8.7%,住院病例中3岁及以下婴幼儿85例,占89.5%,男性60例,占63%,散居75例,占79%,发病到就诊住院的时间中位数为2.63天,住院病例中手、足、口腔出现疱疹并有发热在38.5度以上的患者79例,占83.2%。结论手、足、口腔出现疱疹,并有发热在38.5度或以上,如病毒型为EV71型或EV未分型,家长对小孩的疾病又发现较晚的3岁及以下的男性散居婴幼儿极有可能发展为住院病例。

  • 标签: 手足口病 住院病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