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眠患者采用米氮平与右佐匹克隆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共108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右佐匹克隆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米氮平与右佐匹克隆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睡眠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8.5%;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睡眠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患者采用米氮平与右佐匹克隆联合进行治疗,其效果优于单纯用药,可以进一步改善睡眠状态,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失眠 米氮平 右佐匹克隆 治疗
  • 简介:(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顶岗实习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卒中后住院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黛力新治疗,观察组采用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症状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临床疗效好,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佐匹克隆 脑卒中 焦虑抑郁伴失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佐匹克隆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佐匹克隆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的SD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佐匹克隆 失眠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冠脉慢血流现象逐渐被人所了解及重视,但目前人们仍然对其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预后缺乏明确的认识。此文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冠脉慢血流现象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失眠症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实施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的观察组及实施右佐匹克隆单用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况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在失眠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 心理状况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右佐匹克隆片组40例和劳拉西泮片组40例。右佐匹克隆组患者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右佐匹克隆片2~3mg;劳拉西泮片组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劳拉西泮片1~2mg,连续服用3周。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定患者的疗效,治疗中出现的治疗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右佐匹克隆组和劳拉西泮组治疗失眠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以右佐匹克隆组明显低于劳拉西泮组(P<0.01)。结论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劳拉西泮少。

  • 标签: 失眠症 右佐匹克隆片 劳拉西泮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名身体健康人员的血液样本分为两份,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验,观察组经人工溶血后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各项血液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使得血液检验结果明显变化,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我院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首先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常规体检,证明所有患者都是健康体检患者,我院从中选取了11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经同意参与研究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比分析的要求,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都是55例,在此基础上,将自然条件下分离以及规范离心处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将规范化离心处理操作方式给予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测各项指标。结果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各项血液检测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手指一点,各类相关的信息尽收眼底,越来越多的人们依赖于网络,包括生活、娱乐、医疗等,随之滋生出各种时髦的生活方式,“网络自诊”也不例外。尽管“网络自诊”方便快捷、甚至觉得很优惠,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主要过对近年来接诊病人中以大学生为主的一种“网络自诊”现象的调查,存在各种不同的病例类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健康隐患,为寻求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医疗安全的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自诊 健康隐患 健康教育
  • 简介:本文分析失物的种类、原因、危害,并提出失物后失调症的新概念.物品无论大小,只要对物主有用.一旦遗失,必然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重要的或重大的失物事件,会产生相当久远的负面影响,部分人会由此患上失物后失调症,因此,应防范失物事件的发生及加强对失物者的心理疏导。

  • 标签: 校园 失物现象 负面影响 种类 原因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时,造成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对PLT值进行纠正。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TL计数,筛取110例首次PLT检测值低于50×109/L的住院病人样本,结合镜检法和手工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分析及纠正。结果仪器提示的PLT报警信息和镜检法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每一例都完全一致,对发生聚集现象的样本,重新抽血检测,PLT值都明显升高;PLT直方图没有拟合出现曲线的样本手工法计数值比仪器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PLT值低于50×109/L的样本,应结合镜检法、手工法进行纠正,以保证计数值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小板 假性减少 镜检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入的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相关文氏现象患者27例,分析对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检查结果中顺向型23例,逆向型4例,顺向型主导节律有窦性心律18例,房性异位心律5例。PR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4~0.39(0.21±0.07)s,快径路顺传PR间期变化在0.15~0.24(0.17±0.06)s,慢径路变化在,0.31~0.63(0.44±0.08)s。逆向型主导节律有右室起搏心律2例以及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RP间期的最大增量变化在0.19~0.23(0.23±0.04)s,快径路逆传的RP间期0.11~0.17(0.15±0.03)s,慢径路逆传的RP间期0.31~0.56(0.44±0.07)s,4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单个心室回波,其中有1例不伴RP间期跳跃式延长,其机制为激动经慢径路发生文氏型逆传,随后诱发快慢型AVNRT。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变化性极强,但是,大部分房室结双径路通过推理性分析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文氏现象 心电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工作困境的心理学现象。方法通过多年的观察及与临床药师、医护人员、患者的访谈,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会遇到很多困境,并对导致这些工作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一些心理学现象是导致临床药师工作困境的原因。

  • 标签: 临床药师 工作困境 心理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5年12月的100份血液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样本均为来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样本,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6ml,然后置入2支一次性干燥管中,每支管中各3ml,一组为溶血组,一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K+、Na+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Alb、TP、Glu、CHOL、TBiL、ALT、AST、K+、Na+与溶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G、BUN与溶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要积极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的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其静脉血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做溶血处理(观察组),另一份做正常血液标本(对照组),对比两份标本的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结果两份标本的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钾离子(K+)、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显著较高,空腹血糖值(GLU)、碱性磷酸酶(ALP)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查结果,检验人员必须做好措施防止标本溶血发生,若出现溶血情况,必须及时补救或重新抽血以防误诊。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化检验工作中溶血现象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方法筛选38例因健康体检、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受检对象,提取其血样标本后,将其置入两个相同试管内,使A试管内样品处于溶血状态,B试管内正常样品则予以妥善管理,对其展开检验,观察其检验结果。结果A组ALT值(59.49±3.20)U/L,B组(43.06±2.40)U/L,(P<0.05);给予两组样品各检验指标展开比较,(P<0.05)。结论生化检验工作中,如果有溶血样本出现,就会对检验结果精准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重视防范工作。

  • 标签: 生化检验 精准性 溶血标本 防范措施 不良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探讨预防缓解新生儿呕吐的发生,避免或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分别采取合理喂养、保持患儿安静、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针对呕吐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发生呕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喂养不当、胃食道返流、咽下综合症以及消化道畸形、幽门痉挛、颅内压增高、肠道外部感染、肠道内部感染、用药产生的副作用。结论经过病因的分析,合并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呕吐现象减少,同时也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 呕吐原因 病情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的体检的正常者80例进行研究,均进行5ml的静脉血液采集,分别转入两组试管中,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液样本各有80例,对照组血液样本室温下自然分离、规范离心,观察组血液样本人工溶血后规范化离心分离操作,观察比较两组标本血样血液检验后相关检验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钾离子、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样本中肌酐、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血尿酸,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显著,血液生化相关检验多样检验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不高。因此,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储存、检验等一系列操作,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检验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及其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疾病伴胡桃夹现象儿童20例,对所有患儿的诊治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患儿中,1例为肾小球基底膜病变、1例为IgM肾病、3例为肾病终合征、7例为紫癜性肾炎、8例为感染后继发肾炎。有5例患儿因胡桃夹现象对肾脏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干扰,可对临床诊治形成一定影响。结论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和IgM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若对诊治造成干扰,应及早对患儿行肾穿刺活检辅助检查,对患儿在检查时镜下可见红细胞散布平均时应判断是否合并胡桃夹现象,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和感染后继发肾炎合并胡桃夹现象患儿需实施对多次的尿检确诊。

  • 标签: 诊治要点 胡桃夹现象 儿童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