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共96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8例,护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为PVP组(n=43)、PKP组(n=43)。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椎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结果PKP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VP组(P<0.05),但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PVP组患者相似(P>0.05)。PKP组患者椎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较优于PVP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PVP和PKP治疗模式均可起到预期效果,但PKP治疗在机体椎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把控中相对较优,值得推广。

  • 标签: PVP PKP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椎体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椎体成型术可帮助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恢复椎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益气温经方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2例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实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患者术后予中药益气温经方及钙尔奇D口服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骨折愈合率及骨密度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温经方能提高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益气温经方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分组治疗,一组单纯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常规组),一组实施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水泥强化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经比较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组相比,骨水泥强化组疼痛评分(2.76±0.59)明显更低,内固定物体稳定性(10.63±3.81)也相对更高(P<0.05)。结论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应用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内固定物体稳定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PFNA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均分两组。采用基础护理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围术期护理的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研究组(96%)高于参照组(72%),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配合围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使骨折愈合优良率提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标签: PFNA 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56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椎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脊柱后凸畸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椎体压缩骨折再发等几率较低。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脊柱恢复效果,加快骨折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马来酸氟吡汀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5—2017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40例)。B组患者给予口服美洛昔康10mg,qd,A组患者给予口服马来酸氟吡汀0.1g,tid。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2、3、7、10、14、30d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第3、7、10、14、30d的VAS值(由23.57±4.69至2.50±3.16)比B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入院后第3、7、10、14、30d的ODI分值(由23.57±4.69至1.50±2.16)比B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开始第1d、2d的VAS、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马来酸氟吡汀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用于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镇痛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 标签: 马来酸氟吡汀 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治疗跳跃型多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3月,对21例跳跃型3节段以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统计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投照次数、并发症、术后复查CT评价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swestry残障指数(ODI)改善程度。结果4例患者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渗漏率10.3%;手术时间平均57分钟、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2ml。X线投照次数28.37±6.79次。2例出现穿刺侧神经根刺激症状;随访6月内临椎再发骨折1例;术后CT评估伤椎内骨水泥充盈分布良好。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节点VAS评分、ODI残障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强化术治疗跳跃多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影像学效果良好。

  • 标签: 椎体强化 后凸成形术 跳跃型 多节段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应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其腰背疼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老年骨质疏症且伴有腰背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腰背部VAS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且存在腰背部疼痛的患者,护理中增加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疼痛护理 腰背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术后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骨科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分别是(7.1±0.4)、(2.3±0.5)分,ODI评分分别是(39.4±2.9)、(22.3±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快速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快速康复理念应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

  • 标签: 术后快速康复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的护理心得。方法在本院接收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接收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等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情况差异不具有显著(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P<0.05)。结论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中老年人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加上临床表现明显,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因此需要给予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老年人 骨质疏松 合并骨折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注入骨水泥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分析经皮注入骨水泥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时间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与骨水泥治疗组(实验组),对比采用不同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过统计学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值得进行广泛的应用并将此法加以推广。

  • 标签: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7年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30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发症(1)穿刺损伤;(2)骨水泥渗漏及神经功能损害;(3)骨水泥分布不均衡;(4)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较差;(5)术后肠麻痹;(6)术后慢性腰背部疼痛;(7)术后再次骨折;(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高,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合的病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掌握好穿刺技术及骨水泥注入时机,术后适当的治疗及锻炼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配合锻炼理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复位程度。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椎体压缩程度,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椎体复位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疼痛情况、椎体压缩程度及椎体复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将脊柱内固定应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传统后入路椎弓根螺钉术,观察组的30例患者实施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骨水泥螺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与CT在诊断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经MRI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X线和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与MRI的诊断符合率升高(90.2%vs80.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

  • 标签: X线 CT 老年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7年收治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34.78±7.89ml)、住院时间(11.78±1.12d)(一般3~5天)、术后一天疼痛(3.47±0.43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后能缓解疼痛、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传统开放性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手术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术后下地时间、功能锻炼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伤椎高度、腰椎功能。结果手术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术后下地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伤椎高度、腰椎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手术组视觉模拟评分、伤椎高度、腰椎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恢复伤椎高度,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aneouskyphoplasty,PKP)术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68例(其75个椎体)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病历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进行椎体前后缘高度评价。两组术后3天比较P>0.05,无差异,术后1年随访比较P<0.05,B组较A组改善更加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椎体高度丢失更加明显。结论患者本身的骨质疏松程度与后期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有密切相关,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防止或减少PKP术后相关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或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发展有较大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PKP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