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高温作业工人早晨空腹血糖浓度探讨高温环境下工作对工人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酶法测定高温作业工人早晨空腹血糖浓度。结果高温作业工人空腹血糖浓度为5.64±0.57mmol/L,非高温作业工人空腹血糖浓度为5.36±0.85mmol/L,高温作业工人空腹血糖浓度高于非高温作业工人,但是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环境对糖尿病的患病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高温作业 空腹血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和田地区具有自然长寿村之称的墨玉县洛浦县的423名老人进行10年随访,探讨社会人口学特征、躯体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与自然长寿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2010年随访的423名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居民,分为对照组(随访3年及以上死亡的)338例和生存组(随访10年存活的)84例,随访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婚姻状况、家族长寿史)、躯体状况(体重指数、血压、日常生活、慢性病史)、对生活是否满意,并比较两组之间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血糖。结果两组在坚持素食、有家族长寿遗传史、无慢性病史、坚持劳动、生活满意度较高、有饥饿史、无吸烟史、多婚、生活满意度、体重指数、收缩压、TC、LDL、ApoA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老人长寿因素与家族遗传、生活习惯、在婚状态、有饥饿史、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 标签: 社会人口学特征 躯体健康状况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随着当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同时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类疾病,需要同时服用降糖药和心血管类药物来控制和治疗疾病。然而,部分的心血管类药物会导致人体血糖变化,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引发诸多问题,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 标签: 心血管药物 糖尿病 钙离子拮抗剂
  • 简介:摘要选取来我院检测血糖的体检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探讨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血脂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论表明,在防治高血脂、糖尿病等症时,我们应该关注血糖及血脂间的相互影响,并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因为糖尿病这一类的代谢综合症与高血脂症息息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空腹血糖 血脂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的血糖的控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1月接收的糖耐量减退(IGT)患者120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餐后2h血糖(2hPG)含量不同将患者分为A1组和A2组,按照空腹血糖(FPG)含量不同将患者分为B1和B2组,检测各自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hPG含量低的A1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与含量高的A2组基本一致.但A2组HbA1C6.0%-6.5%和大于6.5%的病例明显多于A1组。FPG含量低的B1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与含量高的B2组基本相同。但B2组HbA1C6.0%-6.5%和大于6.5%的病例明显多于B1组。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判断比FPG和2hPG更准确,可作为长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2h 血糖 空腹血糖 糖耐量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72例ACS病人(其中71例伴2型糖尿病),观察血糖与ACS的治疗效果、病死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病人在ACS的病死率及半年随访期内ACS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半年随访期内因ACS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病人血糖越高,病死率及ACS的再发率越高,预后越差。

  • 标签: 血糖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综合护理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34例,组间可比性充分。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综合护理组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分组临床护理与随访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综合护理组的FPG、2hPG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更低,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糖,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加强推广与实践。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护理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利培酮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名精神病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各组患者分别使用氯丙嗪、利培酮2种抗精神病的药物,观察2组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后的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所产生的糖代谢的变化,通过观察总结出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氯丙嗪、利培酮2种抗精神病的药物均可使精神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这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结论在相同病重的情况下,抗精神病的药物均可使精神病患者的血糖升高,但是氯丙嗪抗精神病的药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比利培酮的影响要大。抗精神病药可以极大提高精神病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耐受性,但其可能增加其糖尿病发生风险,应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开展糖尿病风险的基础筛查工作,同时配合饮食、锻炼及药物治疗,共同提高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精神疾病药物 糖尿病 氯丙嗪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血糖及外周血细胞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慢血流病例108例,其中45例为绝经后女性患者。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n=25)和对照组(n=20)。分别测定两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对照组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1.11±0.30mmol/L比1.21±0.29mmol/L,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5.85±0.45比5.40±0.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细胞百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0.45±0.06比0.40±0.08,P=0.01)、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6.9±1.5×109/L比6.0±1.4×109/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表明白细胞(OR1.910,95%CI1.223~2.949,P=0.004)可能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与绝经后女性患者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白细胞增高可能是促进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 高密度脂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空腹血糖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0月40岁以上体检者1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脉搏波传导速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IFG诊断标准分为理想血糖组、IFG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三组人群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糖组比较,IFG组及糖尿病组ba-pwv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偏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pwv与空腹血糖正相关。它在健康体检中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有效控制做出评估。

  • 标签: 体检人群 空腹血糖水平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8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根据牙周炎症状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测量血清hs-CRP、FP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论牙周炎症会使2型糖尿病患者FPG、hs-CRP水平升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牙周炎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的血脂、血糖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例巨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母亲巨大儿38例,纳入A组,健康母亲巨大儿30例,纳入B1组,健康母亲正常新生儿32例,纳入B2组。测定3组新生儿血脂、血糖,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新生儿的血糖明显低于B1组、B2组(P<0.05);A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B1组、B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DL水平低于B1组、LDL高于B1组、B2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脂质代谢异常,加强孕妇预期及孕前的健康指导,有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 标签: 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03月至2014年08月在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睡眠质量、血糖改善情况。结果52例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比干预护理前显著下降(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FPG、P2hPG均比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某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3459人,运用Framinham危险评分筛选出693个心血管高危人群纳入研究,根据空腹血糖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FG)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和血脂情况。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中颈动脉斑块现患率分别为48.3%、62.5%、68.9%,其中IFG组高于NFG组(P<0.05),T2DM组高于NFG组(P<0.05)。将危险因素校正后,以NFG组为参照,对比斑块形成风险IFG组是NFG组的1.28倍,T2DM组是NFG组的1.50倍。结论伴随着空腹血糖的不断升高,颈动脉斑块的现患率也不断的递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空腹血糖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10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遵医行为。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6个方面遵医行为占比(79.2%)明显优于对照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疾病发展及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00例;在使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还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来对血糖血脂进行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100例。结果在200例治疗对象中,观察组100例总有效率是84.8%,对照组100例中总有效率是54.4%;对照组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血脂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控制急性脑梗死(中风)患者血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纳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血糖控制率。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94.29%)高于对照组(8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97.14%34/35)优于对照组(80.00%28/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死 血糖水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孕晚期血糖控制情况作为依据,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对比两组产后血糖、妊娠结局。结果相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率要低(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孕妇的FBG、HbAlc、PB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进行血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有效控制血糖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晚期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8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区梗死易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糖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不同梗死部位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血糖控制价值。方法自我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集的GDM孕妇中选择82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41例从饮食、锻炼及用药等方面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评估其健康行为保持情况。结果经系统干预,观察组的FPG与2hPB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及自我血糖监测等各项健康行为的对比,观察组的保持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饮食、锻炼及用药等各方面着手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加强GDM孕妇血糖的控制具有良好效果,而且可培养其健康行为,适合推广。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健康教育 血糖控制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