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综合优质干预护理,观察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脑功能明显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综合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还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评述。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与我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有患者全部接受我院介入治疗,对患者的造影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造影后发现,脑动脉狭窄患者54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闭塞以及血管狭窄情况;脑梗死患者53例造影显示为动脉闭塞、狭窄,同时病灶周围存在异常血管。15例患者被检查出患有动脉瘤。经过介入治疗后,54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明显好转,53例脑梗死患者中,51例溶栓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为96.2%(51/53);15例动脉瘤患者中,8个月中发生2例死亡,死亡率为13.3%(2/15)。结论采用脑血管造影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直观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同时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同时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 造影技术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30例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术前测量生命体征,行造影剂药敏试验及手术相关的基础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穿刺侧肢体制动,定时查看穿刺处有无渗血,穿刺侧肢体足背搏动情况。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止血药。经过治疗和护理,除1例出现迟发性造影剂过敏外,29例病人造影术成功,康复良好,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由于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病人在术前、中、后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易造成患者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等变化,影响造影效果,术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尿潴留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科8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均使用GE128层LightspeedVCT进行神经系统扫描,检查时先行头颅普通CT平扫,所有进行头颅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超早期与早期急性脑血管疾病。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实施CT血管造影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者60例(92.3%),实施普通CT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者42例(64.6%)。结论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尤其对于超早期脑血管病变者。

  • 标签: CT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脑血管正常者62例,利用核磁共振扫描机进行检查。结果124例MRA检查均成功,62例正常者,脑部动脉显示清晰,6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可显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总的合格率为94%,定位诊断为100%。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有效的改善了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中成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合理经济使用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保障。方法调查2015-2017年我院用于治疗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中成药的使用数量、种类、金额等数据,并采用DDDs分析方法对所使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观察中成药的使用趋势并判别其应用合理性。结果我院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中成药的使用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应用数量最多的为银杏叶滴丸。结论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广泛并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疗效高,作用时间久,使用方便的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更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中成药 心脑血管 DDDs 合理性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中老年发病率很高,对人体健康危害性极大。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心脑血管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此类病一般病程长,治疗费用高。本文旨在对心脑血管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做概述。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药物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进行鼻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心得。方法随机平均的将我科室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讨论,对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对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早起给予鼻饲设为观察组。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14天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值,经过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重症脑血管患者早期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为患者康复提供营养支持,增加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脑血管 鼻饲 护理
  • 简介:摘要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运用推拿点穴拍打。治疗98例有效率97.96%。推拿点穴治疗有按摩点穴、针灸、气功、整形的综合作用,它即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又可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醒脑开窍,使脏腑气血调和,促进大脑皮层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恢复偏瘫肢体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后遗症 推拿 点穴 拍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约为130—150万。因受国内现有医疗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脑血管意外存活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只能在院外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等待功能的自然恢复,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注射杏丁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点,连续给药15天。结果58例病人经治疗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8例。结论杏丁注射液对轻、中型的缺血型脑血管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杏丁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 标签: 杏丁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阐述了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理论基础,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适宜开始时间,系统地论述了脑血管病康复训练的各种方法、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评定方法及主要治疗学方法。

  • 标签: 脑血管病 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目前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升高,并且逐渐年轻化。脑血管病致残率很高,许多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这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脑血管病的致残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期对病人进行全身心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管病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急症容易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其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脑血管急症是心脏血管脑血管急症的统称,大多是由高血压、高血糖或者高血脂所引起的。心脑血管急症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产生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心脑血管急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病因的头号杀手,令人们十分头痛。就目前来说,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现状与进展已经成为了很多医学专家密切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现状及进展问题做了相关描述,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心脑血管 急症 救治 进展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及医院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脑卒中患者损伤脑组织中有血管再生且缺血半暗带区微血管密度增加,这类患者存活率高。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建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亦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已证明中药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脑有脑保护作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与血管新生及神经细胞转化有关,但是其作用靶点不详,国内外未见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对VEGF及受体在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综述,从而用于指导中药补阳还五汤在促进脑卒中后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好生活方式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实施生活干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不过度劳累、合理服药、接种适宜的疫苗等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使死亡率减少5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因果关系,只要能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