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医学心理学的医学模式特征及《内经》探讨了中医最早起源并主导于心理治疗,在《内经》中不但形成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且上升到心理是致病养生的根本因素,心理诊疗是最高原则。这种古今模式的对接吻合对现代中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经》 心理学 医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适当的健康宣教,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法从门诊做起,通过对产前孕妇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对入院时有剖宫产要求的待产妇,先予以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宣教,产时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健康教育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作用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会因素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护理需求和社会支持特点,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肺癌首次化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和社会支持特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量表132份,回收有效量表125份,调查有效率为94.70%。(1)护理需求晚期癌症化疗患者对减轻躯体不适程度的需求度最高,共占82.40%,其次是家人的照顾和朋友的关心,各占80.00%、71.20%,其他依次为血管的保护、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疾病预后治疗信息、护士穿刺水平、患者说教榜样,分别占61.60%、58.40%、55.20%、54.40%、38.40%。(2)社会支持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不同,≥60岁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明显低于60岁以下患者(P<0.05);丧偶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明显低于未丧偶患者(P<0.01)。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对减轻躯体不适程度、家人照顾和朋友关心的需求支持要求较高;护理过程中,针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丧偶患者应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患者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 标签: 晚期肺癌 化疗患者 护理需求 社会支持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做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评估情况,以及疾病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理情况评估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患者要低,在随访的6个月内,对照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为21%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3%(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手段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帮助疾病的痊愈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心理社会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27.22±6.69)较低,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例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43.75%,其中轻度焦虑者占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的比较中,非焦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均高于焦虑组,其中两组在主观支持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较差,积极关注并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可降低焦虑的发生,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社会支持 老年高血压 焦虑
  • 简介:摘要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有社会责任感,可是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呢?我们到底是否已经具备了社会责任感?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本文将结合我国义务献血的现状来谈谈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就此将如何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 标签: 义务教育 现状 社会责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应激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从而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方法对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并与5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在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应激中的不稳定及易激动型个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理社会应激方面的抑郁焦虑型情绪和负性生活事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和生活方式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提高心理社会应激能力和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社会应激 生活方式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就诊心理状况,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实施特殊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了解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心理分析 心里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社会福利机构老年人非脑源性意识障碍发生病因和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康寿、康福、颐养、康乐护理区53例老年人(年龄>60岁)意识障碍发生情况。结果非脑源性意识障碍病因以呼吸道梗阻(26.42%)、低血糖症(22.64%)、非脑源性晕厥(16.98%)、药物源性(15.09%)为多。其他病因有感染性疾病(11.32%)、重度贫血(5.66%)、糖尿病高渗性昏迷(1.89%)。结论积极干预促发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尽早诊治,促进老年人健康,减少病死率。

  • 标签: 老年人 意识障碍 非脑源性 预防
  • 简介:摘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医患社会关系的“文化—心理”结构,医患价值观念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冲突所形成的紧张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建设必须改变在医院发展中的边缘化状态。运用文化的四维(角)度沟通机制,让病人选医护行使就医权利,开辟绿色通道规避医疗风险,拓展健康教育,构筑群体医学,沟通刚性制度,全程柔性服务,使之成为跨越医患价值文化差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

  • 标签: 构建 和谐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资料问卷,对东营市某医院的20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较好。SCL-90症状因子中人际关系、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社会支持与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促进其身心康复。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和遵医行为状况,寻求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卵巢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对70例卵巢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以70例正常人做对照,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为其配偶(45.71%)、父母(40.00%)及子女(35.71%);70例卵巢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47.31±6.83,高于对照组37.40±2.72,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高,但遵医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将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达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卵巢癌 社会支持 遵医行为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自2011年12月31起,随着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公布施行,因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卫生部门要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所赋予的职责,承担责任,就必须积极调整工作重心,按照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深入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培养具备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复合性职业卫生监督员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将国家制定的卫生标准和规范融会贯通,付诸于《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执行之中,才能体现国家意志的强制性,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 标签: 职业病防治法 现代医学模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外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盐城市3所综合性医院,对其中106名外科病房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11.7软件对反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名外科病房护士中18.3%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不同学历和不同婚姻状况和的外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评分得分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了躯体化因子与心理能量及心理控制感维度外,心理健康的各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各维度均呈负相关。结论我市综合性医院外科病房护士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认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能帮助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外科病房护士 医院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方法随机对佛山市南海区内6个镇街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与该区内无精神病发作史的社区人群进行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并且病例组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存质量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